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编号:238361
泻药的毒副作用及滥用危害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82期
     泻药按药理作用,可分为4大类:容积形成型泻药,如麸糠、印车前子壳、印车前子、甲基纤维素、印梧桐胶;渗透性泻药,如镁盐,糖醇包括山梨醇、甘露醇、拉克替醇等,小容积灌肠药包括枸橼酯钠、磷酸盐等,乳果糖,聚乙二醇;刺激性泻药,如表面活性剂包括多库酯钠、胆汁酸,联苯甲烷衍生物包括酚酞、比沙可啶、波希鼠李、芦荟、吡苯氧磺钠,蓖麻油,蒽醌类包括番泻叶、丹蒽醌;粪软化剂和润滑剂,如花生油、液体石蜡。除多库酯钠外,所有泻药的功能都是相似的,能促使大量液体排出,作用常呈剂量依赖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泻药是含番泻叶、比沙可啶和吡苯氧磺钠的刺激性泻药;而麸糠和乳果糖类特别适用于孕妇。对于便秘者,适当和间歇使用泻药是安全的,但是滥用泻药可因其毒副作用及其滥用危害导致不良,甚至是危险的后果。本文就泻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危害作一介绍,以引起医生和泻药滥用者的注意。

    一、类脂性肺炎:液状石蜡是一种润滑性泻药,与油吸入所引起的类脂性肺炎相关。因此,液状石蜡应避免用于有吸入或反流倾向的患者,也应避免在入睡前服用。
, http://www.100md.com
    二、肝毒性:番泻叶及其果实的主要活性成分番泻叶苷,可被大肠杆菌和其他肠道细菌分解成大黄酸蒽酮,后者结构上与丹蒽醌相似,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肝毒性药物。大黄是一种天然的药物,也包含大黄酸蒽酮。多库酸盐类药物,如多库酸钙酚肽、多库酸钙酚丁等也有肝毒性,同时当胃肠道增加摄取其他肝毒性药物,如红霉素时而使其肝毒性增加。

    三、胃肠道反应:泻药最常见的不良作用是腹泻,此种腹泻与其他类型腹泻没有特异性差别。在滥用泻药者中,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耗竭而产生严重的代谢紊乱。蓖麻油常会引起痉挛性腹痛,它通常用于术前或诊断前的清理肠道。液状石蜡同油性物质肛门渗漏相关。在一项有165例患者参加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刺激性泻药吡苯氧磺钠和渗透性泻药聚乙二醇引起其中22例患者,约占13%的人有大便失禁,另有42例患者因为晚上想排大便而常有睡眠紊乱。此外,医师应警惕服用吡苯氧磺钠的患者,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液体排出过多,以及出现液体耗竭危险时的处理。另外,有慢性疾病者,服泻药发生不良反应可能较严重;有轻度发作性吞咽困难或帕金森病者,服用容积性泻药可造成食管梗阻;处于手术后苏醒期或卧床的患者,当服用印车前子壳泻药时,可引起大肠梗阻。例如,1例73岁伴有梗阻的直肠乙状结肠癌患者,在服用吡苯氧磺钠后,发生了粪便性腹膜炎。因此,吡苯氧磺钠应禁用于大肠梗阻患者。泻药性结肠,是指钡餐灌肠时,肠袋的形状消失、终端回肠和结肠扩张、回盲肠瓣有裂口。有研究显示,45%的人服用刺激性泻药比沙可啶、酚酞、番泻叶或复方蒽酚苷每周多于3次,1年以上的患者,其X线片显示肠结构改变,但在停服药后得到恢复。
, 百拇医药
    还有,假结肠黑变病与使用刺激性泻药相关,特别是蒽醌类,后者会将乙状结肠和直肠黏膜染成棕黑色,此现象在近端结肠是常见的。

    四、代谢性疾病:渗透性泻药包括难吸收阳离子镁盐,阴离子磷酸盐、硫酸盐以及只在结肠吸收的山梨醇、乳果糖。在此种药物中包含的离子能部分被吸收,过量吸收的离子可引起液体大量排出体外,引起离子的丢失,造成代谢紊乱。高磷酸盐血症与口服和直肠使用磷酸钠相关,此症的发生往往紧急而严重的,故对于肾功能损伤者、老年人、新生儿慎用。磷酸盐在肠中的吸收,与灌肠保留时间有关,故磷酸盐用于需要较长时间保留灌肠的患者,如麻痹性肠梗阻或粪便嵌塞患者应十分小心。乳果糖口服后,能造成胃肠道大量水分丢失,可出现高钠血症。含钠的泻药如磷酸钠中钠的吸收也可引起高钠血症。泻药引起的低钾血症。通常是由渗透性泻药导致的大量水泻而使体内钾丢失造成。

    五、皮肤损伤:丹蒽醌在尿中排泄可使尿液和肛门周围皮肤呈粉红或红色,导致接触性皮炎。国外有报道,滥用1种含丹蒽醌的泻药可引起蓝灰色皮肤。此外,酚酞可导致固定药疹、大疱性红斑和狼疮样反应。
, http://www.100md.com
    六、致畸和致突变:国外近年来对蒽醌类泻药的致畸和致癌作用已进行了详细研究,因为它在小鼠中有致突变作用。美国和英国的法规对合成的蒽醌类泻药——丹蒽醌,在处方中进行了限制。在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限制丹蒽醌只能用于晚期癌症患者。此外,还有人提出泻药滥用同结肠赘生物有关,但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

    七、过敏反应:有时泻药所含成分本身,或这些成分与患者所服其他药物可产生相互作用,会引起使用者和制药者发生过敏性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有文献报道,在743名健康制药者中,有136名,约占18%,在生产泻药过程中曾发生过敏反应,其中有5%的人在30分钟的制药过程中,出现呼吸短促、哮鸣或荨麻疹。还曾有报道,有位79岁的妇女在进行X线憩室检查前,因服用一种泻药,而出现脸部浮肿和荨麻疹。作者认为,这一反应是泻药中的乙醇与患者服用的甲硝唑之间相互作用所造成。

    八、其他毒副作用:现在,国外的医生们已开始注意到在长期服用番泻叶和其他植物性泻药的患者中发生肥大性骨关节病的情况。其表现为发生不可逆的杵状指。国外还有报道,在锂和车前子壳之间有相互作用,如1例患者应用的泻药从番泻叶转变为车前子壳并增加了锂剂量,4天后,患者体内的锂浓度降低,停用车前子壳,其体内锂浓度又升到原来的水平,其机制是可能是锂保持离子化,在肠道不被吸收,并在粪便中排泄原因。此外,滥用泻药患者,由于药物停用可引起水肿,严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另外,润滑性药物的长期使用可干扰脂溶性维生素A、D、E和K的吸收,产生维生素缺乏症。

    虽然所有泻药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大多数泻药由于并不是经常性地使用,故是安全的。目前市场上泻药种类繁多,应针对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尽可能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百拇医药(张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