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丛书、全书类 > 景岳全书
编号:215536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
http://www.100md.com theQi

产育类


滑胎三十二

妊娠滑胎之法, 惟欲其坐草之期易而且速, 而难易之由, 则在血之盈虚,不在药之滑利。 盖血多则润而产必易, 血亏则涩而产必难, 故于未产之前,但宜以培养气血为主, 而预为之地, 如四物汤, 滑胎煎, 五福饮, 小营煎,八珍汤之类, 即皆滑胎之要药。 若不知此而过用滑利等物, 或产期未近,无火无滞而妄用清火行气, 沉降苦寒等药, 必皆暗残营气, 走泄真阴,多致血亏气陷, 反为临期大害。 若果肥盛气实者, 则紫苏饮, 保生无忧散,滑胎枳壳散之类, 皆可择用。


催生三三
  1. 凡妊娠胎元完足, 弥月而产, 熟落有期, 非可催也。 所谓催生者,亦不过助其血气而利导之耳, 直待临期, 乃可用脱花煎或滑胎煎, 随证加减主之。 或经日久产, 母困倦难生, 俱宜服滑胎煎, 以助其气血, 令儿速生。 其有气虚无力,艰于传送者, 必用独参汤, 随多随少接济其力, 皆为催生要法。 若期未至而妄用行气导血等剂以为催生, 亦犹摘方苞之萼, 揠宋人之苗耳。
  2. 临盆将产, 腹痛已甚, 凡催生之药, 无如脱花煎, 少用肉桂五七分为最稳最妙。 若气虚无力者, 加人参二三钱, 虚甚者, 任意加用之。
  3. 催生若水血下多, 子道干涩难出者, 宜用滑利之物, 如猪脂油, 蜜, 酥油,□白, 葵子, 牛乳, 滑石, 榆白皮之类以润之, 亦济急之法也。

滑胎催生论外方

    达生散妇四十。 生化汤妇四二。 加味芎归汤妇四四难产。
    <良方>当归汤妇五滑胎催生。 经验滑石散妇五二胎干难产。 佛手散妇四一。


稳婆三四

    产妇临盆, 必须听其自然, 弗宜催逼, 安其神志, 勿使惊慌, 直待花熟蒂圆,自当落矣。 所以凡用稳婆, 必须择老成忠厚者, 预先嘱之, 及至临盆,务令从容镇静, 不得用法催逼。 余尝见有稳婆忙冗性急者, 恐顾此失彼,因而勉强试汤, 分之掐之, 逼之使下, 多致头身未顺而手足先出, 或横或倒,为害不小。 若未有紧阵, 不可令其动手, 切记, 切记! 又或有生息不顺,及双胎未下之类, 但宜稳密安慰, 不可使产母闻知, 恐惊则气散, 愈难生下。 又尝见有奸诡之妇, 故为哼讶之声, 或轻事重报, 以显己能, 以图酬谢,因致产妇惊疑, 害尤非细, 极当慎也。

    立斋<医按>载一稳婆云: 止有一女, 于分娩时, 适当巡街侍御行牌,取我视其内室分娩, 女为此惊吓, 未产而死。 后见侍御, 更以威颜吩咐。 迨视产母,胎虽顺而头偏在一边, 此时若以手入推正, 可保顺生, 因畏其威, 不敢施手,但回禀云: 此是天生天化, 非人力所能。 因是子母俱不能救。 由此观之,可见产时当用静镇自然, 而一毫惊恐疑畏有不可使混于其间者。


产要三五
  1. 凡孕妇临月, 忽然腹痛, 或作或止, 或一二日, 或三五日, 胎水少来,但腹痛不密者, 名曰弄胎, 非当产也。 又有一月前, 或半月前,忽然腹痛如欲产而不产者, 名曰试月, 亦非产也。 凡此腹痛, 无论胎水来与不来,俱不妨事, 但当宽心候时可也。 若果欲生, 则痛极连腰, 乃将产也。 盖肾系于腰,胞系于肾故耳。 又试捏产母手中指本节, 跳动即当产也。 此时儿逼产门, 谷道挺迸,水血俱下, 方可坐草试汤, 瓜熟蒂悬, 此乃正产之候也。
  2. 产妇腹痛未甚, 且须宽心行动, 以便儿身舒转。 如腰腹痛甚, 有产之兆,即当正身仰卧, 或起坐舒伸, 务宜安静从容, 待儿转身向下, 其产必顺而且易。 最不宜预为惊扰入手, 以致产妇气怯, 胞破浆干, 使儿转身不易, 则必有难产之患。
  3. 产妇初觉欲生, 便须惜力调养, 不可用力妄施, 恐致临产乏力。 若儿方转身而用力太早, 则多致横逆, 须待顺而临门, 一逼自下。 若时候未到,用力徒然。
  4. 临产房中, 不宜多人喧嚷惊慌, 宜闭户, 静以待生。
  5. 将产时, 宜食稠软白粥, 勿令饥渴以乏气力, 亦不宜食硬冷难化之物,恐产时乏力, 以致脾虚不能消化, 则产后有伤食之病。
  6. 产妇产室, 当使温凉得宜。 若产在春夏, 宜避阳邪, 风是也。 产在秋冬,宜避阴邪, 寒是也。 故于盛暑之时, 亦不可冲风取凉, 以犯外邪; 又不宜热甚,致令产母头疼面赤; 亦不宜人众, 若热气薰蒸, 亦致前患。 其或有热极烦渴而血晕血溢者, 亦可少与凉水, 暂以解之, 然亦不可多用。 若冬末春初, 余寒尚盛, 产室不可无火, 务令下体和暖, 衣被亦当温厚,庶不为寒气所侵, 可免胎寒血滞难产之患。 且产后胎元既落, 气血俱去, 乘虚感邪,此时极易, 故不可不慎。
  7. 凡富贵之家过于安逸者, 每多气血壅滞, 常致胎元不能转动。 此于未产之先,亦须常为运动, 庶使气血流畅, 胎易转则产亦易矣。 是所当预为留意者。
  8. 妊娠将产, 不可詹卜问神, 如巫觋之徒哄吓谋利, 妄言凶险, 祷神只保,产妇闻之, 致生疑惧。 夫忧虑则气结滞而不顺, 多至难产, 所宜戒也。
  9. 产时胞浆未下, 但只稳守无妨。 若胞浆破后, 一二时辰不生, 即当服催生等药,如脱花煎, 滑胎煎, 或益母丸之类。 盖浆乃养儿之生, 浆干不产, 必其胎元无力,愈迟则愈干, 力必愈乏, 所以速宜催之。
  10. 产妇与酒, 不可多而致醉。 凡产前醉则乏力而四肢不用, 产后酒多,恐引入血分四肢, 致后日有动血, 及四肢无力, 髓骨痠痛之患。

六逆产三六
  1. 横生者, 以儿方转身, 产母用力逼之太早, 故致儿身未顺而先露手臂。 但令母安然仰卧, 稳婆以手徐推儿臂下体, 令其正直, 复以中指摸其肩,弗使脐带攀系即生。 二, 倒生者, 因儿未及转身, 产母努力, 故令儿先露足。 令母正卧, 以手徐推足入, 良久仍推儿身, 徐俟转正近门即生。 三, 偏生者,因儿未顺生路, 产母努力, 逼儿头偏一边, 虽若露顶, 实额角也,亦照前法推正即生。 若儿顶后骨偏拄谷道傍, 以手从外后傍轻轻托正即生。 四,碍产者, 儿身虽顺, 门路虽正, 但不能下, 乃因胎转时脐带绊肩而然。 令产母仰卧,以手轻推儿向上, 乃用中指按儿两肩, 理顺脐带即生。 五, 坐产者, 因儿将产,其母疲倦, 久坐椅褥, 抵其生路而然。 须用手巾一条拴系高处, 令产母以手攀之,轻轻屈足舒伸以开生路, 儿即顺生。 六, 盘肠产者, 临产母肠先出, 子产而肠未收,故曰盘肠产。 古法以醋, 水各半盏, 默然噀产母面背则收。 一法以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烂, 涂母头顶, 待肠收上, 急洗去。 俗以水噀面背惊之而肠亦收, 但恐惊则气散,反致他疾, 戒之。
  2. 一方: 治横逆产难, 令产母仰卧, 以小鍼刺儿手脚心三五次, 用盐擦之,手脚即缩上, 转身即生。
  3. 一方: 治盘肠产, 以半夏为末, 用少许搐鼻中, 肠自上。
  4. 又方: 用大纸捻以麻油润渗, 点着吹灭, 以烟薰产妇鼻中, 肠即上。
  5. 又方: 肠出, 盛以洁净漆器, 浓煎黄耆汤浸之, 肠即上。

胞破产难三七
  1. 凡产妇胎未顺而胞先破者, 其因有二: 盖一有母质薄弱, 胞衣不固, 因儿转动,随触而破者, 此气血之虚也; 一有儿身未转, 以坐草太早, 用力太过, 而胞先破者,此举动之伤也。 若胞破久而水血干, 产路涩则儿难下, 宜急用大料四物汤,或五物煎, 脱花煎, 滑胎煎, 五福饮, 当归汤之类, 助其气血,并浓煎□汤薰洗产户, 使其煖而气达, 则自当顺下。 若持久力乏, 血已耗涸,则甚危矣。 当用八珍汤料一斤, 益母草四两, 水数碗煎熟, 不时饮之, 亦有得生者。 或以黄耆, 芎, 归数斤, 以大釜煎, 药气氤氲满室, 使产母口鼻俱受其气,亦良法也。 大抵产难之证, 多患于郁闷, 安佚, 富贵之家, 治法虽云胎前清气,产后补血, 然不可拘泥者。 若脾胃不健, 气血不充, 必当预为调补, 不然,临产必多患难。
  2. 产难经日不下, 别无危证者, 宜用脱花煎催之, 极妥极妙。
  3. 一医宿客店治店妇临产数日不生, 下体俱冷, 无药甚窘, 令取椒, 橙叶, 茱萸,共煎汤一盆, 令产妇以小凳坐盆内薰洗, 良久, 小腹皆暖, 气温血行, 遂产。
  4. 一方: 以紫苏煎汤薰洗。 大抵遇严寒时月, 产久伤冷, 气血必凝, 此薰洗之法,亦要法也。 外以淋汤, 内以羊肉汤, 必效。
  5. 一方: 令产妇以自己发梢含于口中, 令其恶心作呕, 即下。 亦治胞衣不出。

胞衣不出三八

    胞衣不出, 有以气血疲弱, 不能传送而停阁不出者。 其证但见无力, 而别无痛胀,治当补气助血, 宜速用决津煎, 或滑胎煎, 保生无忧散, <局方>黑神散之类主之。 有以恶露流入胞中, 胀滞不出者。 盖儿既脱, 胞带必下坠, 故胞在腹中, 形如仰叶,仰则盛聚血水而胀碍难出。 惟老成稳婆多有识者, 但以手指顶其胞底, 以使血散,或以指摸上口, 攀开一角, 使恶露倾泻, 则腹空自落矣。 又一法, 以本妇头发,搅入喉中, 使之作呕, 则气升血散, 胞软亦自落矣。 凡胎胞不出者多死, 授以此法,甚效。 若血渗胞中, 停蓄既久, 而为胀为痛, 或喘或急, 则非逐血破血不可也,宜速用夺命丹, 或用失笑散, 以热酒调服, 使血散胀消, 其衣自下。 若气血兼虚者,亦惟决津煎为善。

    一方: 用蓖麻子仁一两, 研烂贴母右足心, 衣下速洗去, 缓则肠亦出。 如肠不收,以此膏涂脑顶, 则肠自入。

    一方: 用红花一两, 酒煮浓汁服。

    一法: 用产妇鞋底炙热, 熨小腹上下, 即出。

    一方: 用皂角刺烧为末, 每服一钱, 温酒调服。 胞衣论外方

      牛膝散妇四九胎衣不下, 腹胀。


气脱血晕三九

    产时胎胞既下, 气血俱去, 忽尔眼黑头眩, 神昏口噤, 昏不知人,古人多云恶露乘虚上攻, 故致血晕, 不知此证有二: 曰血晕, 曰气脱也。 若以气脱作血晕, 而用辛香逐血化痰等剂, 则立刻毙矣, 不可不慎也。 一, 气脱证: 产时血既大行, 则血去气亦去, 多致昏晕不省, 微虚者少顷即苏, 大虚者脱竭即死,但察其面白眼闭, 口开手冷, 六脉细微之甚, 是即气脱证也。 速用人参一二两,急煎浓汤, 徐徐灌之, 但得下咽, 即可救活, 若少迟延, 则无及矣。 余尝救此数人,无不随手而愈, 此最要法也。 又尝见有禁参而毙者, 云新产后不可用参,用参则补住恶血, 必致为害, 即劝之亦不肯用, 直待毙而后悔者亦数人矣。 又有云产后必过七日方可用参, 此等愚昧讹传, 不知始自何人, 误人不浅,万万不可信也。 一, 血晕之证, 本由气虚, 所以一时昏晕, 然血壅痰盛者亦或有之。 如果形气脉气俱有余, 胸腹胀痛上冲, 此血逆证也, 宜失笑散。 若痰盛气粗,宜二陈汤。 如无胀痛气粗之类, 悉属气虚, 宜大剂芎归汤, 八珍汤之类主之。 一,猝时昏晕, 药有未及, 宜烧秤锤令赤, 用器盛至床前, 以醋沃之, 或以醋涂口鼻,令酸气入鼻, 收神即醒。 或以破旧漆器, 或用干漆烧烟薰之, 使鼻受其气皆可。 但此法虽轻而暴晕者所宜, 若气虚之甚而昏厥者, 非用大补之剂, 终无益也。


儿初生初诞法详小儿门四十
    凡婴儿初生, 当随手包裹, 切不可为风寒所侵。 盖儿在腹中, 遮护最密,及其初脱胞胎, 肌肤脆嫩, 极易感邪。 若在夏令, 自所无虑, 但觉稍寒, 即须慎之。 尝见儿生未久, 多有惊风发热抽搐等病者, 率由乎此。 一, 小儿初生,天气微凉即大忌洗沐, 恐凑理不密, 元气发泄, 而外邪乘之也。 凡产母分娩艰难,劳伤胎气, 多有儿虽脱胞而乏力垂危, 或已死者, 切不可便断脐带,当急用大纸捻蘸香油, 于脐带上往来烧断之, 取其阳气以续胎元, 俄顷, 儿得啼声,即已活矣, 且可免胃寒泄之病。 凡见此者, 若以刀断脐带, 则子母皆多难保。 此出<立斋医按>。 一, 凡烧带之法, 惟素多阳虚及产时气脱者,最宜用之以助阳气。 若母气阳强, 或儿声洪亮者, 皆不宜用, 恐火从脐入,日后致生热毒, 则反为害不小。

子死腹中四一
    凡子死腹中者, 多以触伤, 或犯禁忌, 或以胎气薄弱不成而殒, 或以胞破血干,持久困败, 但察产母腹胀舌黑者, 其子已死。 若非产期而觉腹中阴冷重坠,或为呕恶, 或秽气上冲, 而舌见青黑者, 皆子死之证。 宜速用下死胎方下之,下后察其虚实, 随加调补自愈。 若唇舌面色俱青, 则母子皆危之兆也。 补遗方: 治胎死腹中。 用红花以酒煮汁, 饮二三碗即下。 新法下胎方: 用当归一两, 厚朴三钱, 陈皮二钱, 入酒, 水各一碗, 煎至一碗,加朴硝三五钱, 再煎十余沸, 去柤热服, 死胎自下。 或止用脱花煎更妙。 死胎论外方 回生丹妇六六。 桂香散妇五五。 下死胎方妇五九。 琥珀丸妇一三四。

胞衣不出三八

    交骨不开, 产门不闭, 无非阴气不足, 阴不足则气不达, 所以不开,不开则产必艰难, 宜加味芎归汤, 补而开之, 大有奇效。 或十全大补汤亦可。

    产门不闭, 由阴气大虚, 不能收摄, 或由阴火下流而然, 故或为阴挻突出,或为肿胀, 或为淋涩不禁。 若气血俱虚者, 宜十全大补汤加五味子, 补而敛之。 或痛而觉热者, 宜加味逍遥散。 若忧思伤脾血热者, 加味归脾汤。 若暴怒伤肝动火者, 龙胆泻肝汤。

    子宫不收而外坠者, 宜补中益气汤加醋炒芍药, 饮而举之。 或外以黄耆煎汤薰洗亦妙。 或以硫黄汤薰洗, 硫黄散傅之。 一方: 治产后子宫不敛, 用荆芥, 藿香, 椿根白皮煎汤薰洗, 神效。 一方: 产后子肠不收, 外用枳壳, 诃子, 五倍子, 白矾煎汤薰洗。 若不收,再灸顶心百会穴数壮即上。 一方: 子宫脱出, 用蓖麻仁十四枚, 研烂涂顶心, 入即洗去。 一方: 治产后阴脱, 用绢袋盛炒热蛇床子熨之, 亦治阴痛。 又法用蛇床子五两,乌梅十四个, 煎水, 日洗五六次。

小产四三
    小产之证, 有轻重, 有远近, 有禀赋, 有人事。 由禀赋者, 多以虚弱。 由人事者,多以损伤。 凡正产者, 出于熟落之自然, 小产者, 由于损折之勉强,此小产之所以不可忽也。 若其年力已衰, 产育已多, 欲其再振且固, 自所难能。 凡见此者, 但得保其母气, 则为善矣。 若少年不慎, 以致小产, 此则最宜调理,否则下次临期仍然复坠, 以致二次三次, 终难子嗣, 系不小矣。 凡此安之之法,见煎数堕胎条中。 既产调理之法, 亦与大产相似, 详后产后条中, 俱当按而用之。
  1. 凡妇人年及中衰, 胎元无力, 则常有胎不能长, 及多小产昏晕之患,此气血衰败而然。 血气既衰, 则凡于小产之, 多有胎既落而复又下坠,如更有一胎欲产者, 此非胎也, 乃因气虚而胞宫随胎下陷也。 产母不知, 必至惊慌,此无足虑, 但以寿脾煎, 或八珍, 十全大补, 芎归补中汤之类主之, 则自安矣。 又, 凡小产有远近, 其在二月三月为之近, 五月六月为之远。 新受而产者其势轻,怀久而产者其势重, 此皆人之所知也, 至若犹有近者, 则随孕随产矣。 凡今艰嗣之家, 犯此者十居五六, 其为故也, 总由纵欲而然。 第自来人所不知,亦所不信, 兹谨以笔代灯, 用指迷者, 倘济后人, 实深愿也, 请详言之。 盖胎元始肇, 一月如珠露, 二月如桃花, 三月四月而后, 血脉形体具,五月六月而后, 筋骨毛发生, 方其初受, 亦不过一滴之玄津耳。 此其橐籥正无依,根荄尚无地, 巩之则固, 决之则流, 故凡受胎之后, 极宜节欲以防泛溢。 而少年纵情, 罔知忌惮, 虽胎固欲轻者, 保全亦多, 其有兼人之勇者,或恃强而不败, 或既败而复战。 当此时也, 主方欲静, 客不肯休,无奈狂徒敲门撞户, 顾彼水性热肠, 有不启扉而从, 随流而逝者乎? 斯时也,落花与粉蝶齐飞, 火枣共交梨并逸, 合污同流, 已莫知其昨日孕而今日产矣,朔日孕而望日产矣, 随孕随产, 本无形迹。 盖明产者胎已成形, 小产必觉; 暗产者胎仍以水, 直溜何知? 故凡今之行院家多无大产, 以小产之多也。 聚娼妓者多少子息, 以其子宫滑而惯于小产也。 今尝见艰嗣求方者, 问其阳事,则曰能战, 问其功夫, 则曰尽通, 问其意况, 则怨叹曰: 人皆有子我独无。 亦岂知人之明产, 而尔之暗产耶? 此外如受胎三月五月而每有堕者,虽衰薄之妇常有之, 然必由纵欲不节, 致伤母气而堕者为尤多也。 故凡恃强过勇者多无子, 以强弱之自相残也。 纵肆不节者多不育,以盗损胎元之气也。 岂悉由妇人之罪哉? 欲求我方者, 当以此篇先读之,则传方之思, 已过半矣。 小产论外方 人参黄耆汤妇四八小产气虚血不止。 当归川芎汤妇四三小产瘀血痛。 殿胞煎新因十小产后腹痛。

下胎断产四四
    下胎断产本非仁者之事, 然有妇人临产艰危, 或病甚不胜产育者,则下胎断产之法有不得已, 亦不可废者也。 至若水银, 虻虫, 水蛭, 斑蝥之属,不惟伤胎, 且伤母矣, 用者不可造次。 下胎方 <千金>去胎方妇六一。 扶羸小品方妇五八。 <良方>桂心散妇五四。 下胎小品方妇五六。 <广济>下胎方妇五七。 一方: 不拘生胎死胎, 用蓖麻仁二个, 巴豆一个, 麝香一分, 研贴脐中并足心即下。 月一粒, 温酒吞下。 又方, 下生胎, 用蓖麻子一个。 断产方 断产小品方妇六八。 丹溪断子法妇六九。 <千金>断产方妇又六七。 断产灸法妇六七。

产育类论列总方四五
    四物汤补八。 八珍汤补十九。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五物煎新因三。 当归汤妇五。 保生无忧散妇四七。 脱花煎新因十一。 寿脾煎新热十六。 加味归脾汤补三三。 益母丸妇六四。 紫苏饮妇二八。 加味芎归汤妇四四。 芎归补中汤妇四六。 硫黄汤妇六三, 六二。 芎归汤妇四一。 五福饮新补六。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小营煎新补十五。 羊肉汤妇七一。 加味逍遥散补九三。 决津煎新因二。 滑胎煎新因九。 滑胎枳壳散妇二四。 夺命丹妇六五。 失笑散妇百四。 龙胆泻肝汤寒六二。 <局方>黑神散妇五十。

产后类


论产后当大补气血四六
    产后病治, 尝见丹溪云: 产后当大补气血, 即有杂证, 以末治之, 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 此其意谓血气随胎而去, 必属大虚, 故无论诸证, 皆当以大补为先,其他皆属可缓。 余于初年, 诚然佩服, 及执而用之, 则每为所困, 经者数次,始悟其言虽有理, 而未免言之过也。 即今产科所宗, 无非此法, 余目睹其误,及亲为解救者, 盖不少矣, 故敢剖析于后, 实有所见, 不得不言, 非存心自衒,故毁先贤。 若然, 则徒为笑骂之招耳, 宾虽至愚, 必不为也, 观者其深察此意。 凡产后气血俱去, 诚多虚证, 然有虚者, 有不虚者, 有全实者。 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 辨其虚实, 以常法治疗, 不得执有成心, 概行大补以致助邪,此辨之不可不真也。
  1. 产后虚证, 无非随人元气, 必素弱之人多有之,或于产后血气俱去而更弱者亦有之。 此当因人察脉, 因脉察证,若脉气形气病气俱不足, 此当以全虚治之。 若形气不足, 病气有余, 或兼火邪,或兼外邪, 或以饮食停滞, 是亦虚中有实, 不得不详审而治。 此中委曲, 未能言尽,惟明者悟之。
  2. 产后不虚证, 盖或其素日无病, 或年少当时, 或以素耐辛苦贫劳之质,此辈本无不足, 及其一旦受孕, 乃于无病腹中参入此物, 故致血气壅塞, 为胀为呕,是皆添设有余之病。 及其既产, 始见通快, 所留得去, 仍复故吾。 常人之产,此类极多, 果何虚之有? 然或以内伤, 或以外感, 产后之病, 难保必无, 倘有所犯,去之即愈, 若概行大补, 果能堪否? 即临盆带去血气, 未免暂见耗损,然以壅滞之余, 不过皆护胎随从之物, 去者当去, 生者旋生, 不出数日, 必已来复,此生化自然之理, 何至是产皆虚也。 凡治此类, 但当因证用治,若执云产后必当大补气血, 则实实之病, 必所不免, 而轻者必甚, 甚者必危矣。 由此观之, 则立言者固不易, 而用言者又岂易哉。
  3. 产后全实证, 有如外感风寒, 头痛身热, 便实中满, 脉紧数洪大有力者,此表邪之实证也。 又火之盛者, 必热渴躁烦, 或便结腹胀, 口鼻舌焦黑, 醋喜冷饮,眼眵, 尿管痛赤, 脉见洪滑, 此内热之实证也。 又郁怒动肝, 胸□胀痛, 大便不利,脉弦而滑, 此气逆之实证也。 又恶露未尽, 瘀血上冲, 心腹胀满, 疼痛拒按,大便难而小便利, 此血逆之实证也。 又凡富贵之家, 保护太过, 或过用人参, 耆,术, 以致气壅, 或过用糖, 酒, 炭火, 以致内热, 或产本不虚而妄用大补之药,以致增病, 此调摄之实证也。 又或因产过食, 恐其劳困, 固令勉强, 以致停蓄不散,此内伤之实证也。 以上诸证, 姑举要者以见其概。 然既有表邪则不得不解,既有火邪则不得不清, 既有内伤停滞则不得不开通消导, 且人有强弱, 产有虚实,病有真假, 治有逆从, 固不可以同日语也。 观六元正纪大论曰: 妇人重身,毒之何如? 曰: 有故无殒, 亦无殒也。 此自经常不易之大法, 亦何庸赘辨之若此,第因丹溪之言, 人多偏执, 故不得不详尽其说, 以解后人之惑也。 诸虚实治法详具后条。

论产后三禁四七
    观<病机机要>云: 治胎产之病, 当从厥阴证论之, 宜无犯胃气及上二焦,是为三禁, 谓不可汗, 不可下, 不可利小便。 发其汗则同伤寒下早之证,利大便则脉数而伤脾, 利小便则内亡津液, 胃中枯燥。 但使不犯三禁, 则营卫自和,而寒热自止矣。 凡用治之法, 如发渴则白虎, 气弱则黄耆, 血痛则当归,腹痛则芍药, 大抵产病天行从加减柴胡, 杂证从增损四物, 巿察脉证而用之。 详此说虽为产育之大法, 然病变不同, 倘有是证, 则不得不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也。 第此经常之法, 固不可不知, 而应变之权, 亦不可执一也。

产后腹痛四八
    产后腹痛, 最当辨察虚实。 血有留瘀而痛者, 实痛也, 无血而痛者, 虚痛也。 大都痛而且胀, 或上冲胸□, 或拒按而手不可近者, 皆实痛也, 宜行之散之。 若无胀满, 或喜揉按, 或喜热熨, 或得食稍缓者, 皆属虚痛, 不可妄用推逐等剂。

    凡新产之后, 多有儿枕腹痛者, 摸之亦有块, 按之亦微拒手, 故古方谓之儿枕,皆指为胞中之宿血, 此大不然。 夫胎胞俱去, 血亦岂能独留? 盖子宫畜子既久,忽尔相离, 血海陡虚, 所以作痛。 胞门受伤, 必致壅肿, 所以亦若有块,而实非真块。 肿既未消, 所以亦颇拒按。 治此者但宜安养其脏, 不久即愈,惟殿胞煎为最妙, 其次则四神散, 五物煎皆极佳者。 若误认为瘀, 而妄用桃仁,红花, 玄胡, 青皮之属, 反损脏气, 必增虚病。 一, 有母体本虚而血少者,即于产时亦无多血, 此辈尤非血滞, 若有疼痛; 只宜治以前法, 或以大, 小营煎,黄雌鸡汤主之。 一, 凡新产之后, 其有阳气虚弱而寒从中生, 或寒由外入,以致心腹作痛, 呕吐不食, 四肢厥冷者, 宜九蜜煎, 大岩蜜汤, 或理阴煎主之。 一,产当寒月, 以致寒气入腹, 脐下胀痛, 手不可近者, 宜羊肉汤主之。 若气实寒甚者,宜蟠□散。 一, 产后恶露不尽, 留滞作痛者, 亦常有之, 然此与虚痛者不同,必其由渐而甚, 或大小便不行, 或小腹鞭实作胀, 痛极不可近手, 或自下上冲心腹,或痛极牙关紧急, 有此实证, 当速去其血, 近上者宜失笑散, 近下者宜通瘀煎,夺命丹, 回生丹。 如或未效, 当用决津煎为善。 一, 产后有脾虚肾虚而为腹痛者,此不由产而由脏气之不足。 若脾气虚寒, 为呕吐, 为食少, 而兼腹痛者,宜五君子煎, 六君子汤, 温胃饮之类主之。 若肾气虚寒, 为泻为痢, 而兼腹痛者,宜胃关煎, 理阴煎之类主之。 一, 产后有饮食停滞及气逆作痛,亦当因其类而消去之, 如排气饮, 大和中饮之类, 皆可酌用。

    仲景曰: 产后腹中□痛, 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并治腹中寒寒疝, 虚劳不足。

    立斋曰: 前证若因气滞, 用延胡索散。 若因外寒, 用五积散。 若因怒气,用四物加木香, 柴胡。 若因血虚, 用四物, 参, 术, 炮姜。 若因阳气虚弱, 用四君,当归, 炮姜。 若因脾虚血弱, 用六君, 当归, 炮姜。


产后发热四九
    产后发热, 有风寒外感而热者, 有邪火内盛而热者, 有水亏阴虚而热者,有因产劳倦虚烦而热者, 有去血过多头晕闷乱烦热者, 诸证不同, 治当辨察。
  1. 产后有外感发热者, 盖临盆之际, 多有露体用力, 无暇他顾, 此时或遇寒邪,则乘虚而入, 感之最易, 若见头疼身痛, 憎寒发热, 或腰背拘急, 脉见紧数,即产后外感证也。 然此等外感, 不过随感随病, 自与正伤寒宿感者不同,故略加解散即自痊, 可勿谓新产之后不宜表散, 但当酌其虚实而用得其宜耳。 凡产后感邪, 气不甚虚者, 宜三柴胡饮。 若气虚脾弱而感者, 宜四柴胡, 五柴胡饮。 若肝脾肾三阴不足而感者, 宜补阴益气煎。 若虚寒之甚者, 宜理阴煎。 若产妇强壮气实而感者, 宜正柴胡饮。 若兼内火盛而外邪不解者, 宜一柴胡饮。 若风寒俱感, 表里俱滞者, 宜五积散。
  2. 产后有火证发热者, 但外感之热多表, 火证之热多在里。 此必以调摄太过,或时令热甚, 或强以酒, 或误用参, 术, 姜, 桂大补之药, 或过用炭火,或窗牖太密, 人气太盛, 或气体本实而过于动作, 凡属太过, 皆能生火。 火盛于内,多见潮热内热, 烦渴喜冷, 或头痛多汗, 便实尿赤, 及血热妄行, 但无表证,脉见缓滑不紧而发热者, 便是火证, 宜清化饮, 保阴煎之类主之。 若本元不虚,或火之甚而势之急者, 即徙薪饮, 抽薪饮亦所常用, 不必疑也。
  3. 产后有阴虚发热者, 必素禀脾肾不足, 及产后气血俱虚, 故多有之。 其证则倏忽往来, 时作时止, 或昼或夜, 进退不常, 或精神困倦, 怔忡恍惚,但察其外无表证, 而脉见弦数, 或浮弦豁大, 或微细无力。 其来也渐,非若他证之暴至者, 是即阴虚之候, 治当专补真阴, 宜小营煎, 三阴煎,五阴煎之类, 随宜主之。 若阴虚兼火而微热者, 宜一阴煎。 若阴虚兼火之甚而大热者, 宜加减一阴煎。 若阴虚火盛, 热而多汗者,宜当归六黄汤。 若阴中之阳虚, 火不归源而热者, 宜大营煎, 理阴煎,右归阴之类主之。 若血虚阳不附阴, 烦热作渴者, 宜人参当归汤。 若气血俱虚,发热烦躁, 面赤作渴,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若热甚而脉微者, 宜急加桂, 附,或认为火, 则祸在反掌。
  4. 产后有去血过多发热者, 其证必烦渴短气, 头痛头晕, 闷乱内热,是亦阴虚之属, 宜人参当归汤主之。 立斋曰: 大凡元气虚弱而发热者, 皆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但用六君或补中益气加炮姜温补脾气, 诸证自退。 若四肢畏冷, 急加附子。 凡新产阴血暴伤, 阳无所附而外热, 宜用四物, 炮姜, 补阴以配阳。 若因误服寒凉克伐之剂而外热, 此为寒气格阳于外, 宜用四君子加姜, 桂, 如不应,急加附子。 若或肌肤发热, 面目赤色, 烦渴引饮, 此血脱发躁, 宜用当归补血汤。

产后乍寒乍热五十
    产后乍寒乍热, 总由血气虚损, 阴阳不和而然。 若阳胜则乍热, 阴胜则乍寒。 凡阴胜而寒多者, 宜增损四物汤, 理阴煎。 若阳胜而热多者, 宜四物汤, 三阴煎。 若阳气陷入阴中而乍寒乍热者, 宜补中益气汤, 补阴益气煎。 若阴阳俱虚而寒热者,宜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若败血不散, 流入阴中而作寒热者, 宜决津煎, 殿胞煎。 若血实气壅者, 宜夺命丹。 陈无择曰: 败血流闭诸阴则寒, 流闭诸阳则热,宜五积散。 若有外感者, 宜从前产后发热调治。

蓐劳五一
    蓐, 草荐也。 产妇坐草艰难, 以致过劳心力, 故曰蓐劳, 此即产后劳倦也。 其证则或为寒热如疟, 或头疼自汗, 或眩晕昏沉, 或百节疼痛, 或倦怠喘促,饮食不甘, 形体虚羸之类, 皆其候也, 悉当以培补元气为主。 若初产后蓐劳困倦,惟猪腰汤为妙, 或用黄雌鸡汤, 白茯苓散。 若蓐劳虚汗不止, 宜母鸡汤。 若兼脏寒者, 宜羊肉汤。 若气血俱虚者, 宜五福饮, 十全大补汤。 若兼外邪发热者,宜补阴益气煎, 补中益气汤。 若兼外邪发热而中寒背恶寒者, 宜理阴煎,详加减法治之。 若兼阳虚内寒者, 宜五君子煎, 或理阴煎。 若阳盛阴虚兼内热者,宜五福饮加芍药, 黄芩, 地骨皮之类, 随宜用之。

产后喘促五二
    产后喘急有二, 乃一以阴虚之极, 一以寒邪在肺。 盖产后既以大虚, 焉得气实而喘? 若肺无寒邪而见喘促者, 此以血去阴虚, 孤阳无主, 故气穷短促而浮脱于上,此实肝肾不接, 无根将脱之兆, 最为危候。 经曰: 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正此类也, 惟贞元饮为治此之神剂。 若气虚兼寒者, 宜大补元煎, 或理阴煎。 若风寒外感, 邪气入肺而喘急者, 此必气粗胸胀, 或多欬嗽,自与气短似喘上下不接者不同, 治当以疏散兼补为主, 宜金水六君煎, 或六君子汤。 若单以寒邪入肺, 气实气壅而本无虚者, 宜六安煎, 或二陈汤加苏叶之类主之。 喘嗽论外方 二母散妇八六血热喘嗽。 二物参苏饮妇八四瘀血入肺喘嗽。

产后恶露不止五三
    产后恶露不止, 若因血热者, 宜保阴煎, 清化饮。 有伤冲任之络而不止者,宜固阴煎加减用之。 若肝脾气虚, 不能收摄而血不止者, 宜寿脾煎, 或补中益气汤。 若气血俱虚而淡血津津不已者, 宜大补元煎, 或十全大补汤。 若怒火伤肝而血不藏者, 宜加味四物汤。 若风热在肝而血下泄者, 宜一味防风散。
  1. 止血方: 用蒲黄二两, 水煎, 顿服。 血不止论外方 人参当归汤妇百十四。 佛手散妇四一血多烦晕。

产后发痉五四
    产后发痉, 乃阴血大亏证也。 其证则腰背反张, 戴眼直视, 或四肢强劲, 身体抽搐,在伤寒家虽有刚痉, 柔痉之辨, 然总之则无非血燥血枯之病,而实惟足太阳与少阴主之。 盖膀胱与肾为表里, 肾主精血,而太阳之脉络于头目项背, 所以为病若此。 若其所致之由,则凡如伤寒误为大汗以亡液, 大下以亡阴, 或溃疡, 脓血, 大泄之后, 乃有此证。 故在产后, 亦惟去血过多, 或大汗大泻而然, 其为元气亏极, 血液枯败也可知。 凡遇此证, 速当察其阴阳, 大补气血, 用大补元煎, 或理阴煎, 及十全大补汤之类,庶保其生。 若认为风痰, 而用发散消导等剂, 则死无疑矣。

产后大便秘涩五五
    产后大便秘涩, 以其失血亡阴, 津液不足而然, 宜济川煎加减主之,及后立斋法俱妙。 立斋曰: 前证若计其日期, 饮食已多, 即用药通之,祸在反掌之间矣。 必待其腹满觉胀, 欲去不能者, 此乃结在大肠, 宜用猪胆汁润之。 若服苦寒疏通, 反伤中气, 通而不止, 或成他证。 若去血过多, 用十全大补汤。 血虚火燥, 用加味四物汤。 气血俱虚, 用八珍汤。 虽数日不通, 饮食如常,腹中如故, 仍用八珍加桃仁, 杏仁治之, 若泥其日期饮食之多而通之, 则误矣。

产后杂证方五六
    <良方>黄龙汤妇八五产后外感。 海藏愈风汤和二一七失血筋急搐搦。 七珍汤妇七九产后不语。 <良方>人参汤妇七七产后诸虚。 趁痛散妇八十产后发热骨节疼痛。 <良方>交加散妇百产后中风。 交加散和二五二产后类风不省人事。 补脬饮妇八一产后脬破淋沥。 麻黄根汤妇八三产后虚汗。 加味小柴胡汤散二十乳母肝火发热。

产后类论列总方五七
    四君子汤补一。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五君子煎新热六。 六君子汤补五。 大补元煎新补一。 四物汤补八。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小营煎新补十五。 五福饮新补六。 当归六黄汤寒六五。 胃关煎新热九。 寿脾煎新热十六。 增损四物汤妇百十。 一阴煎新补八。 五阴煎新补十三。 人参当归汤妇百十四。 固阴煎新因二。 右归饮新补三。 当归补血汤补四四。 猪腰汤妇七四。 母鸡汤妇七三。 殿胞煎新因十。 济川煎新补二一。 失笑散妇百四。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五物煎新因三。 大营煎新补十四。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 八珍汤补十九。 温胃饮新热五。 加味四物汤补九。 理阴煎新热三。 三阴煎新补十一。 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贞元饮新补十九。 保阴煎新寒一。 一味防风散妇百十五。 蟠□散热百十。 羊肉汤妇七十, 七一。 黄雌鸡汤妇七二。 决津煎新因二。 通瘀煎新因五。 清化饮新因十三。 夺命丹妇六五。 四神散妇七五。 六安煎新和二。 抽薪饮新寒三。 延胡索散妇九八。 正柴胡饮新散六。 三柴胡饮新散三。 五柴胡饮新散五。 大岩蜜汤妇七六。 排气饮新和六。 二陈汤和一。 五积散散三九。 徙薪饮新寒四。 白茯苓散妇七八。 一柴胡饮新散一。 四柴胡饮新散四。 九蜜煎新因十二。 回生丹妇六六。 大和中饮新和七。

带浊遗淋类


带下五八
    凡妇人淋带, 虽分微甚, 而实为同类, 盖带其微而淋其甚者也。 总由命门不固,而不固之病, 其因有六: 盖一以心旌之摇之也。 心旌摇则命门应,命门应则失其所守, 此由于不遂者也。 一以多欲之滑之也, 情欲无度, 纵肆不节,则精道滑而命门不禁, 此由于太遂者也。 一以房室之逆之也。 凡男女相临,迟速有异, 此际权由男子, 而妇人情兴多致中道而止, 止则逆, 逆则为浊为淋,此由于遂而不遂, 乃女子之最多而最不肯言者也。 以上三证, 凡带浊之由乎此者,十居八九, 而三者之治, 必得各清其源, 庶可取效。 然源未必清, 而且旋触旋发,故药饵之功, 必不能情窦争胜, 此带浊之所以不易治也。 此三者之外,则尚有湿热下流者, 有虚寒不固者, 有脾肾亏陷而不能收摄者, 当各因其证而治之。
  1. 心旌摇, 心火不静而带下者, 先当清火, 宜硃砂安神丸, 清心莲子饮,<直指>固精丸之类主之。 若无邪火而但见心虚带下者, 宜秘元煎, 人参丸,心虚白浊歌, 茯菟丸之类。
  2. 欲事过度, 滑泄不固而带下者, 宜秘元煎, 寿脾煎, 固阴煎, 苓术菟丝丸,<济生>固精丸, 锁精丸, 金锁思仙丹之类主之。
  3. 人事不畅, 精道逆而为带者, 初宜六味地黄汤, 或威喜丸之属以利之。 久不止者, 宜固阴煎, 苓术菟丝丸之属以固之。
  4. 湿热下流而为带浊, 脉必滑数, 色见红赤, 证有烦渴而多热者, 宜保阴煎,加味逍遥散, 或经验猪肚丸亦佳。 若热甚兼淋而赤者, 宜龙胆泻肝汤。
  5. 元气虚弱而带下者, 宜寿脾煎, 固阴煎, 菟丝煎, 七福饮, 十全大补汤,九龙丸之属。 若阳气虚寒, 脉见微涩, 色白清冷, 腹痛多寒者, 宜加姜附,或用家韭子丸。
  6. 脾肾气虚下陷而多带者, 宜用寿脾煎, 固阴煎, 归脾汤, 补中益气汤之属。 立斋曰: 前证或因六淫七情, 或因醉饱房劳, 或因膏梁厚味, 或服燥剂所伤,或亏损阳气下陷, 或湿痰下注蕴积而成, 故言带也。 凡此皆当壮脾胃, 升阳气为主,佐以各经见证之药。 若色青者属肝, 用小柴胡加山栀; 或湿热壅滞, 小便赤涩,龙胆泻肝汤。 色赤者属心, 用小柴胡加黄连, 山栀, 当归; 思虑过伤,用妙香散等药。 色白者属肺, 用补中益气加山栀。 色黄者属脾, 用六君子加山栀,柴胡, 不应, 归脾汤。 色黑者属肾, 用六味地黄丸。 若气血俱虚, 八珍汤。 阳气陷下, 补中益气汤。 湿痰下注, 前汤加茯苓, 半夏, 苍术, 黄檗。 气虚痰饮下注, 四七汤送肾气丸。 不可拘肥人多痰, 瘦人多火,而以燥湿泻火之药轻治之也。 带浊论外方 醋附丸妇百七气滞带浊, 腹中急痛。 金樱膏补百虚劳带浊。 克应丸妇一二八虚滑带浊。 白芷散妇一二六下元虚滑。 白芍药散妇一二七带浊疼痛。 固元丹固三一赤白带。 益母丸妇六四带浊诸病。

白浊遗淋五九
    淫浊与带下之不同者, 盖白带出于胞宫, 精之余也; 淫浊出于膀胱, 水之浊也。 虽膀胱与肾为表里, 故带浊之源, 无非皆出于阴分, 然带由脾肾之虚滑者多,淫浊由膀胱之湿热者多, 此其所以有辨也。 若淫浊初起而见热涩者, 宜大分清饮。 若初起无火而但有窒塞者, 宜小分清饮, 或五苓散。 若肝经怒火下流,宜加味逍遥散。 若肝火盛而见痛涩者, 宜龙胆泻肝汤。 若服寒凉利药太过,以致下焦虚寒不固者, 宜萆薢分清饮。 若元气虚寒下陷者, 宜寿脾煎, 补中益气汤。 若脾湿下流者, 宜归脾汤, 六君子汤。 若久而不愈, 肝肾虚滑下陷者, 宜寿脾煎,秘元煎, 家韭子丸。 淋浊论外方 滑石散妇一二九热淋。 三味牛膝汤寒一二六血热淋痛。 牛膝膏和三四六死血作淋。

妇人梦与鬼交六十
    人禀五行正气以生, 气正则正, 气邪则邪, 气强则神旺, 气衰则鬼生, 如刺法论曰: 神失守位, 则邪鬼外干, 即此类也。 然妇人之梦与邪交, 其证有二: 一则由欲念邪思, 牵扰意志而为梦者, 此鬼生于心, 而无所外干也; 一则由禀赋非纯, 邪得以入, 故妖魅敢于相犯, 此邪之自外至者亦有之矣。 病因有内外, 则证亦有不同。 病由内生者, 外无形迹, 不过于梦寐间常有所遇,以致遗失, 及为恍惚带浊等证, 亦如男子之梦遗, 其机一也, 但在女子多不肯言耳。 至若外有邪犯者, 其证则异, 或言笑不常, 如有对晤, 或喜幽寂, 不欲见人,或无故悲泣, 而面色不变, 或面带桃花, 其脉息则乍疏乍数, 三五不调, 或伏沉,或促结, 或弦细, 或代易不常, 是皆妖邪之候。 凡此二者, 若失于调理, 久之不愈,则精血日败, 真阴日损, 乃致潮热发热, 神疲体倦, 饮食日减, 经水日枯,肌肉消削, 潮成劳损, 脉见紧数, 多致不救矣。 凡治此者, 所因虽有不同,而伤精败血, 其病则一。 故凡病生于心者, 当先以静心为主, 然后因其病而药之,神动者安其神, 定其志; 精滑者固其精, 养其阴, 尤当以培补脾肾, 要约门户,以助生气为主。 若为妖魅所侵, 则内当调补正气, 如归神汤之类,外宜速灸鬼哭穴以驱邪气, 则自当渐愈。 其穴以两手大指相并縳定,用艾炷于爪甲角骑缝灸之, 务令两甲连肉四处着火方效, 或七壮, 或二七壮。 两足大指亦名足鬼眼。

带浊类论列总方六一
    人参丸补百五。 朱砂安神丸寒一四二。 六君子汤补五。 妙香散固十五, 十六。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秘元煎新固一。 菟丝煎新固三。 心虚白浊歌补百一。 茯菟丸固三八。 锁精丸固二六。 八珍汤补十九。 归脾汤补三二。 清心莲子饮寒三二。 九龙丸固四二。 寿脾煎新热十六。 加味逍遥散补九三。 固阴煎新固二。 威喜丸固四五。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保阴煎新寒一。 <济生>固精丸固二九。 五苓散和一八二。 归神汤妇一二五。 六味地黄汤补百二十。 家韭子丸固三四。 <直指>固精丸固三十。 大分清饮新寒五。 萆薢分清饮热一六五。 龙胆泻肝汤寒六三。 四七汤和九七。 金锁思仙丹固十九。 肾气丸补一二一。 七福饮新补七。 小分清饮新和十。 小柴胡汤散十九。 苓术菟丝丸新固五。 经验猪肚丸固四十。

乳病类


乳少六二
    妇人乳汁, 乃冲任气血所化, 故下则经, 上则为乳。 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之不足, 而犹或无乳者, 其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 治当补化源而兼通利,宜猪蹄汤。 若乳将至而未得通畅者, 宜涌泉散。 产妇乳汁不来, 其原有二: 盖一因气血不足, 故乳汁不来, 宜用猪蹄汤,是即虚者补之也。 一因肥胖妇人痰气壅盛, 乳滞不来者, 宜用漏芦汤之类,是壅者行之也。

乳出六三
    产后乳自出, 乃阳明胃气之不固, 当分有火无火而治之。 无火而泄不止, 由气虚也,宜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若阳明血热而溢者, 宜保阴煎, 或四君子汤加栀子。 若肝经怒火上冲, 乳胀而溢者, 宜加减一阴煎。 若乳多胀痛而溢者,宜温帛熨而散之。 若未产而乳自出者, 以胎元薄弱, 滋溉不全而然, 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

吹乳妒乳六四
    产后吹乳, 因儿饮乳, 为口气所吹, 致令乳汁不通, 壅结肿痛, 不急治之,多成痈肿, 速服栝蒌散, 外以南星末敷之, 更以手揉散之。 势甚者,惟连翘金贝煎最妙。 产后妒乳, 因无儿饮乳, 或儿未能饮, 余乳蓄结作胀, 或妇人血气方盛, 乳房作胀,以致肿痛, 憎寒发热, 不吮通之, 必致成痈, 若肿不消, 用麦芽二三两炒熟,水煎服, 立消。 一方, 用陈皮一两, 甘草一钱, 水煎服。 一方, 治吹乳, 乳痈肿痛, 用萱草根擂酒服之, 以滓罨患处。 <袖珍方>用猪牙皂角去皮, 蜜炙为末, 酒服一钱。 又诗云: 妇人吹奶法如何? 皂角烧灰蛤粉和, 热酒一杯调八字, 管教时刻笑呵呵。

乳痈乳岩六五
    肿痛势甚, 热毒有余者, 宜以连翘金贝煎先治之, 甚妙。 立斋法曰: 妇人乳痈, 属胆胃二腑热毒, 气血壅滞, 故初起肿痛发于肌表,肉色焮赤, 其人表热发热, 或发寒热, 或憎寒头痛, 烦渴引冷, 用人参败毒散,神效栝蒌散, 加味逍遥散治之, 肿自消散。 若至数日之间, 脓成溃窍, 稠脓涌出,脓尽自愈。 若气血虚弱, 或误用败毒, 久不收敛, 脓清脉大则难治。 乳岩属肝脾二脏郁怒, 气血亏损, 故初起小核结于乳内, 肉色如故其人内热夜热,五心发热, 肢体倦瘦, 月经不调, 用加味逍遥散, 加味归脾汤, 神效栝蒌散,多自消散。 若积久渐大, 巉岩色赤出水, 内溃深洞为难疗,但用前归脾汤等药可延岁月, 若误用攻伐, 危殆迫矣。 大凡乳证, 若因恚怒,宜疏肝清热, 焮痛寒热, 宜发表散邪。 焮肿痛甚, 宜清肝消毒, 并隔蒜灸。 不作脓或脓不溃, 补气血为主。 不收敛或脓稀, 补脾胃为主。 脓出反痛, 或发寒热,补气血为主。 或晡热内热, 补血为主。 若饮食少思, 或作呕吐, 补胃为主。 饮食难化, 或作泄泻, 补脾为主。 劳碌肿痛, 补气血为主。 怒气肿痛, 养肝血为主。 儿口所吹, 须吮通揉散, 成痈治以前法。 潮热暮热, 亦主前药。 大抵男子多由房劳耗伤肝肾, 妇人郁怒亏损肝脾, 治者审之。 世有孕妇患此,名曰内吹, 然其所致之因则一, 惟用药不可犯其胎耳。

乳病论列总方六六
    猪蹄汤妇八七。 漏芦汤妇九十。 四君子汤补一。 保阴煎新寒一。 加味归脾汤补三三。 神效栝蒌散外一八一。 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连翘金贝煎新因三一。 涌泉散妇八八。 八珍汤补十九。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归脾汤补三二。 栝蒌散妇九一。 加味逍遥散补九三。 人参败毒散散三六。

子嗣类


宜麟策总论共十二段六七
    天地絪縕, 万物化醇, 男女搆精, 万物化生, 此造化自然之理也,亦无思无为之道也。 故有人道即有夫妇, 有夫妇即有子嗣, 又何有乏嗣之说? 然天有不生之时, 地有不毛之域, 则人不能无乏嗣之流矣。 然则生者自生,乏者当乏, 而求嗣之说, 又何为也? 果可求耶? 果不可求耶? 则其中亦自有说,亦自有法矣。 所谓说者, 非为不生不毛者而说也, 亦非为少壮强盛者而说也。 盖不生不毛者, 出于先天之禀赋, 非可以人力为也。 少壮强盛者, 出于妙合之自然,不必识, 不必知也。 惟是能子弗子者, 无后难堪, 本非天付, 衰老无儿者,精力日去, 岂比少年, 此所以有挽回之人力, 则有说而有法矣。 虽法之垂诸古者已不为少, 然以余觉之, 则若有未尽其妙蕴者焉, 因而胪列其法,曰天时, 曰地利, 曰人事, 曰药食, 曰疾病, 总五类二十四条, 但凡其一,便足败乃公事矣。 宾于晚年得子, 率鉴乎此, 凡苦于是者, 惟察之信之,则祚胤之猷, 或非渺小, 故命之曰<宜麟>策。 时气天时一

    凡交会下种之时, 古云宜择吉日良时, 天德月德, 及干支旺相, 当避丙丁之说,顾以仓猝之顷, 亦安得择而后行, 似属迂远, 不足凭也。 然惟天日晴明, 光风霁月,时和气爽, 及情思清宁, 精神闲裕之况, 则随行随止, 不待择而人人可办,于斯得子, 非惟少疾, 而必且聪慧贤明, 胎元禀赋, 实基于此。 至有不知避忌者,犯天地之晦冥, 则受愚蠢迷蒙之气; 犯日月星辰之薄蚀, 则受残缺刑克之气; 犯雷霆风雨之惨暴, 则受狠恶惊狂之气; 犯不阴不阳, 倏热倏寒之变幻,则受奸险诡诈之气。 故气盈则盈, 乘之则多寿, 气缩则缩, 犯之则多夭。 顾人生六合之内, 凡生长壮老已, 何非受气于生成? 而知愚贤不肖,又孰非禀质于天地? 此感兆元始之大本, 苟思造命而赞化育, 则当以此为首务。

    阴阳天时二

    干道成男, 坤道成女, 此固生成之至道, 然亦何以见之, 亦何以用之? 盖乾坤不用,用在坎离, 坎离之用, 阴阳而已。 夫离本居阳, 何以为女? 以阳之中而阴之初也。

    坎本居阴, 何以为男? 以阴之中而阳之初也。 盖中者盛于上, 盛者必渐消; 初者生于下, 生者必渐长。 故阳生于坎, 从左而渐升, 升则为阳而就明; 阴生于离,从右而渐降, 降则为阴而就晦, 此即阴阳之用也, 而千变万化, 莫不由之。 由之推广, 则凡冬至夏至, 一岁之阴阳也; 子东午西, 一日之阴阳也; 有节有中,月令之阴阳也; 或明或晦, 时气之阴阳也; 节前节后, 消长之阴阳也; 月光潮汛,盈虚之阴阳也。 再以及人, 则老夫女妻, 阴若胜矣, 有颠之倒之之妙; 彼强此弱,阳亦在也, 有操之纵之之权, 顾无往而非阴阳之用也。 知之而从阳避阴,则干道成男, 不知而背阳向阴, 则坤道成女矣。 明眼人其鉴而悟之,笔有难于尽意也。 地利地利一

    地利关于子嗣, 非不重也。 有阴宅之宜子孙者, 常见螽斯之多, 有阳宅之宜子嗣者,惟生气天乙方为最吉。 然吉地吉人, 每多不期而会, 所谓有德斯有人, 有人斯有土,此其所致之由, 自非偶然, 故曰必先有心地, 而后有阴地, 信非诬也。 第其理深义遂, 有非一言可悉, 然宗枝攸系, 诚有不可不知者。 此外如寝室交会之所, 亦最当知宜忌, 凡神前庙社之侧, 井灶冢柩之傍,及日月火光照临, 沉阴危阴之地, 但觉神魂不安之处, 皆不可犯, 倘有不谨,则夭枉残疾, 飞灾横祸, 及不忠不孝之流, 从而出矣, 验如影响, 可不慎哉。

    基址地利二 欲绵瓜瓞, 当求基址, 盖种植者必先择地, 砂砾之场, 安望稻黍; 求子者必先求母,薄福之妇, 安望熊罴? 倘欲为子嗣之谋, 而不先谋基址, 计非得也。 然而基址之说,隐微叵测, 察亦诚难, 姑举其显而易者十余条, 以见其概云耳。 大都妇人之质,贵静而贱动, 贵重而贱轻, 贵厚而贱薄, 贵苍而贱嫩。 故凡唇短嘴小者不堪,此子处之部位也。 耳小轮薄者不堪, 此肾气之外候也。 声细而不振者不堪,此丹田之气本也。 形体薄弱者不堪, 此藏蓄之宫城也。 饮食纤细者不堪,此仓廪血海之源也。 发焦齿豁者, 不堪, 肝亏血而肾亏精也。 睛露臀削者不堪,藏不藏而后无后也。 颜色娇艳者不堪, 与其华者去其实也。 肉肥胜骨者不堪,子宫隘而肾气詘也。 袅娜柔脆, 筋不束骨者不堪, 肝肾亏而根干不坚也。 山根唇口多青气者不堪, 阳不胜阴, 必多肝脾之滞逆也。 脉见紧数弦涩者不堪,必真阴亏弱, 经候不调而生气杳然者也。 此外, 如虎头熊项, 横面竖眉,及声如豺狼之质, 必多刑克不吉, 远之为宜。 又若刚狠阴恶, 奸险克薄之气,尤为种类源流, 子孙命脉所系, 乌可近之? 虽曰尧亦有丹朱, 舜亦有瞽瞍,然二气相合, 未必非一优一劣之所致, 倘使阴阳有序, 种址俱宜, 而稼穑有不登者,未之有也。 惟一有偏胜, 则偏象见矣, 是种之不可不择者有如此, 不然,则麟趾之诗, 果亦何为而作者耶? 余因人艰嗣之苦, 复见人有不如无之苦,故愿天常生好人, 所以并虑及之。 十机人事一
        阴阳之道, 合则聚, 不合则离, 合则成, 不合则败, 天道人事莫不由之,而尤于斯道为最。 合与不合, 机有十焉, 使能得之, 权在我矣。
        一曰阖辟, 乃妇人之动机也。 气静则阖, 气动则辟, 动缘气至, 如长鲸之饮川,如巨觥之无滴。 斯时也, 吸以自然, 莫知其入, 故未有辟而不受者,未有受而不孕者。 但此机在瞬息之间, 若未辟而投, 失之太早; 辟已而投,失之太迟。 当此之际, 自别有影响情状可以默会, 不可以言得也, 惟有心人能觉之,带雨施云, 鲜不谷矣。
        二曰迟速, 乃男女之合机也。 迟宜得迟, 速宜见速, 但阴阳情质禀有不齐, 固者迟,不固者速。 迟者嫌速, 则犹饥待食, 及咽不能; 速者畏迟, 则犹醉添杯, 欲吐不得,迟速不侔, 不相投矣。 以迟遇疾, 宜出奇由迳, 勿逞先声, 以疾遇迟, 宜静以自持,挑而后战, 能反其机, 适逢其会矣。
        三曰强弱, 乃男女之畏机也。 阳强阴弱则畏如蜂虿, 避如戈矛; 阳弱阴强,则闻风而靡, 望尘而北, 强弱相凌, 而道同意合者鲜矣。 然抚弱有道, 必居仁由义,务得其心, 克强固难, 非聚精会神, 安夺其魄? 此所以强有不足畏, 弱有不足虞者,亦在乎为之者之何如耳。
        四曰远近, 乃男女之会机也。 或以长材排闼, 唐突非堪, 或以偷盱跽门, 敢窥堂室,欲拒者不能, 欲吞者不得, 睽隔如斯, 其能姤乎? 然敛迹在形, 致远在气,敛迹在一时, 养气非顷刻, 使不有教养之夙谋, 恐终无刚劲之锐气,又安能直透重围, 而使鸠居鹊巢也。
        五曰盈虚, 乃男女之生机也。 胃有盈虚饱则盈而饥则虚也。 肾有盈虚,蓄则盈而泄则虚也。 盛衰由之, 成败亦由之, 不知所用, 则得其□而失其常耳。
        六曰劳逸, 乃男女之气机也。 劳者气散而怯, 逸者气聚而坚, 既可为破敌之兵机,亦可为种植之农具, 动得其宜, 胜者多矣。
        七曰怀抱, 乃男女之情怀也。 情投则合, 情悖则离。 喜乐从阳, 故多阳者多喜,郁怒从阴, 故多阴者多怒。 多阳者多生气, 多阴者多杀气。 生杀之气,即孕育贤愚之机也, 莫知所从, 又胡为而然乎。
        八曰暗产, 乃男子之失机也。 勿谓我强, 何虞子嗣; 勿谓年壮, 纵亦何妨,不知过者失佳期, 强者无酸味, 而且随得随失, 犹所莫知, 自一而再, 自再而三,则亦如斯而已矣。 前有小产论, 所当并察之。
        九曰童稚, 乃女子之时机也。 方苞方萼, 生气未舒, 甫童甫笄, 天癸未裕,曾见有未实之粒可为种否? 未足之蚕可为茧否? 强费心力而年衰者能待乎?
        其亦不知机也矣。
        十曰二火, 乃男女之阳机也。 夫君火在心, 心其君主也; 相火在肾, 肾其根本也。
        然二火相因, 无声不应, 故心宜静, 不静则火由欲动, 而自心挑肾。 先心后肾者,以阳烁阴, 出乎勉强, 勉强则气从乎降, 而丹田失守, 已失元阳之本色。 肾宜足,肾足则阳从地起, 而由肾及心。 先肾后心者, 以水济火, 本乎自然,自然则气主乎升, 而百脉齐到, 斯诚化育之真机。 然伶薄之夫每从勉强,故多犯虚劳, 讵云子嗣? 朴厚之子, 常由自然, 故品物咸亨, 奚虑后人? 知机君子,其务阳道之真机乎。
    畜妾人事二
        无故置妾, 大非美事, 凡诸反目败乱多有由之, 可已则已, 是亦齐家之一要务也。
        其若年迈妻衰, 无后为大, 则势有不得不置者。 然置之易而畜之难, 使畜不有法,则有畜之名, 无畜之实, 亦仍与不畜等耳。 而畜之之法, 有情况焉, 有寝室焉。
        以情况言之, 则主母见妾, 大都非出乐从, 所以或多嗔怒, 或多骂詈,或因事责其起居, 或假借加以声色, 是皆常情之所必至者。 而不知产育由于血气,血气由于情怀, 情怀不畅, 则冲任不充, 冲任不充, 则胎孕不受, 虽云置妾,果何益与? 凡畜妾之不可过严者以此。 再以寝室言之, 则宜静宜远,宜少近耳目者为妙。 盖私构之顷, 锐宜男子, 受宜女人, 其锐其受, 皆由乎气。
        当此时也, 专则气聚而直前, 怯则气馁而不摄, 此受与不受之机也。 然勇怯之由,其权在心, 盖心之所至, 气必至焉, 心有疑惧, 心不至矣。 心有不至, 气亦不至矣。
        倘临期惊有所闻, 则气在耳而不及器矣。 疑有所见, 则气在目而不及器矣。
        或忿或畏, 则气结在心而不至器矣。 气有不至, 则如石投水, 而水则无知也。
        且如两阵交锋, 最嫌奸细之侦伺, 一心无二, 何堪谗间以相离。 闺思兵机,本无二致, 凡妾室之不可不静而远者以此。 虽然, 此不过为锦囊无奈者设,倘有高明肾淑, 因吾言而三省, 惟宗祧之是虑, 不惟不妒, 而且相怜, 则愈近愈慰,而远之之说, 岂近人情? 又若有恭谨良人, 小心奉治, 则求容已幸,又安敢有远而敬之之念。 其然其然, 吾未如之何也已。
    药食药食一
    1. 种子之方, 本无定轨, 因人而药, 各有所宜。 故凡寒者宜温, 热者宜凉, 滑者宜涩,虚者宜补, 去其所偏, 则阴阳和而生化着矣。 今人不知此理, 而但知传方,岂宜于彼者亦宜于此耶? 且或见一人偶中, 而不论宜否, 而遍传其神, 竞相制服,又岂知张三之帽, 非李四所可戴也。 今录十方于后, 择宜用之, 庶获济矣。
    2. 妇人血气俱虚, 经脉不调, 不受孕者, 惟毓麟珠随宜加减用之为最妙。 其次,则八珍益母丸亦佳。 若脏寒气滞之甚者, 用续嗣降生丹亦妙。
    3. 男子脏气平和而惟精血不足者, 宜还少丹, 全鹿丸, 无比山药丸。 若右肾阳气不足者, 宜右归丸, 或毓麟珠俱妙。 若阳痿精衰, 虚寒年迈艰嗣者,必宜赞育丹。 若阳盛阴虚, 左肾精气不足者, 宜左归丸, 或延年益嗣丹。 若火盛水亏, 多内热者, 宜大补阴丸。 此外, 如河车种玉丸, 乌鸡丸, 黑鍚丹之类,皆可酌用。
    用药法药食二
      凡男女胎孕所由, 总在血气, 若血气和平, 壮盛者无不孕育, 亦育无不长。 其有不能孕者, 无非气血薄弱, 育而不长者, 无非根本不固。 即如诸病相加,无非伤损血气, 如果邪逆未除, 但当以煎剂略为拨正, 拨正之后,则必以调服气血为主, 斯为万全之策。 所以凡用种子丸散, 切不可杂以散风消导,及败血苦寒峻利等药。 盖凡宜久服而加以此类, 则久而增气, 未有不反伤气血,而难于孕者也。 再若香附一物, 自王好古曰: 乃妇人之仙药, 多服亦能走气。 而后世不言走气, 但相传曰: 香附为妇人之要药。 由是但治妇人, 则不论虚实,无弗用之。 不知香附气香味辛性燥, 惟开郁散气, 行血导滞, 乃其所长,若气虚用之, 大能泄气, 血虚用之, 大能耗血, 如古方之女金丹,及四制香附丸之类, 惟气实血滞者用之为宜。 凡今妇人十有九虚,顾可以要药二字而一概用之乎? 用之不当, 则渐耗渐弱, 而胎元之气必反将杳然矣。
    饮食药食三
      凡饮食之类, 则人之脏气各有所宜, 似不必过为拘执, 惟酒多者为不宜。 盖胎种先天之气, 极宜清楚, 极宜充实, 而酒性淫热, 非惟乱性, 亦且乱精。 精为酒乱, 则湿热其半, 真精其半耳。 精不充实则胎元不固, 精多湿热,则他日痘疹, 惊风, 脾败之类, 率已受造于此矣。 故凡欲择期布种者,必宜先有所慎, 与其多饮, 不如少饮, 与其少饮, 犹不如不饮,此亦胎元之一大机也。 欲为子嗣之计者, 其毋以此为后着。
    男病疾病一
      疾病之关于胎孕者, 男子则在精, 女人则在血, 无非不足而然。 凡男子之不足,则有精滑, 精清, 精冷者, 及临事不坚, 或流而不射者, 或梦遗频数,或便浊淋涩者。 或好色以致阴虚, 阴虚则腰肾痛惫; 或好男风以致阳极,阳极则亢而亡阴; 或过于强固, 强固则胜败不洽; 或素患阴疝, 阴疝则肝肾乖离。 此外, 则或以阳衰, 阳衰则多寒, 或以阴虚, 阴虚则多热, 若此者, 是皆男子之病,不得尽诿之妇人也。 倘知其由而宜治则治之, 宜反则反之, 必先其在我而后及妇人,则事无不济矣。
    女病疾病二
      妇人所重在血, 血能构精, 胎孕乃成。 欲察其病, 惟于经候见之。 欲治其病,惟于阴分调之。 盖经即血也, 血即阴也, 阴以应月, 故月月如期, 此其常也。 及其为病, 则有或先或后者, 有一月两至者, 有两月一至者, 有枯绝不通者,有频来不止者, 有先痛而后行者, 有先行而后痛者, 有淡色, 黑色, 紫色者,有瘀而为条为片者, 有精血不充而化作白带, 白浊者,有子宫虚冷而阳气不能生化者, 有血中伏热而阴气不能凝成者, 有血症气痞,子脏不收, 月水不通者, 凡此皆真阴之病也。 真阴既病, 则阴血不足者不能育胎,阴气不足者不能摄胎。 凡此摄育之权, 总在命门, 正以命门为冲任之血海,而胎以血为主, 血不自生, 而又以气为主, 是皆真阴之谓也。 所以凡补命门,则或气或血, 皆可谓之补阴, 而补阴之法, 即培根固本之道也。 凡自壮至老,乃人人之所不可缺者, 而矧以先天后天之肇基, 又将舍是而何求乎? 是以调经种子之法, 亦惟以填补命门, 顾惜阳气为之主。 然精血之都在命门,而精血之源又在二阳心脾之间。 盖心主血, 养心则血生, 脾胃主饮食,健脾胃则气布, 二者胥和, 则气畅血行, 此情志饮食又当先经脉而为之计者,亦无非补阴之源也。 使不知本末先后, 而妄为之治, 则又乌足以言调经种子之法。 以上宜麟策终。

盈虚吟六八
    谁识雌雄在坎离, 玄关消息有真机。 坎虚离实云非是, 坎实离虚亦是非。 天以至刚方得体, 地缘无日乃成泥。 三生同有金丹在, 试问仙翁知不知?

辨古六九
    种子之法, 古人言之不少, 而余谓其若未尽善者, 盖亦有疑而云然, 谨并列而辨之,亦以备达者之裁正。
  1. <广嗣诀>云: 三十时辰两日半, 二十八九君须算, 落红满地是佳期,金水过时徒霍乱, 霍乱之时枉费功, 树头树底觅残红, 但解开花能结子,何愁丹桂不成丛。 按: 此言妇人经期方止, 其时子宫正开, 便是布种之时,过此佳期, 则子宫闭而不受胎矣, 然有十日半月及二十日之后受胎者,又何为其然也。 又一哲妇曰: 若依此说, 则凡有不端者, 但于后半月为之,自可无他虑矣。 善哉言也, 此言果可信否?
  2. <道藏经>曰: 妇人月信止后一日, 三日, 五日合者, 干道成男, 二日, 四日,六日合者, 坤道成女。 按: 此以单数属阳故成男, 偶数属阴故成女, 果若然,则谁不知之, 得子何难也? 总未必然。
  3. <褚氏遗书>云: 男女之合, 二情交畅, 若阴血先至, 阳精后冲, 血开裹精,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 阳精先至, 阴血后参, 精开裹血, 血入为本而女形成矣。 按此一说, 余初见之, 甚若有味有理, 及久察之, 则大有不然。 盖相合之顷,岂堪动血, 惟既结之后, 则精以肇基, 血以滋育而胎渐成也。 即或以血字改为精字,曰阴精先至, 似无不可。 然常见初笄女子, 有一合而即孕者, 彼于此时, 畏避无暇,何云精泄? 但其情动则气至, 气至则阴辟, 阴辟则吸受, 吸受则无不成孕,此自然之正理也。 若褚氏之说, 似穿凿矣。
  4. 东垣曰: 经水断后一二日, 血海始净, 精胜其血, 感者成男, 四五日后,血脉已旺, 精不胜血, 感者成女。 按: 此说亦非确论, 今见多生女者,每加功于月经初净而必不免于女者, 岂亦其血胜而然乎。
  5. 丹溪曰: 阴阳交构胎孕乃凝, 所藏之处, 名曰子宫, 一系在下, 上有两岐,中分为二, 形如合钵, 一达于左, 一达于右。 精胜其血, 则阳为之主,受气于左子宫而男形成; 精不胜血, 则阴为之主, 受气于右子宫而女形成。 按: 此乃与<圣济经>左动成男, 右动成女之说同。 第以子粒验之, 无不皆有两瓣,故在男子亦有二丸, 而子宫之义谅亦如此, 信非谬也。 惟左受成男, 右受成女之说,则成非事后莫测其然。 即复有左射右射之法, 第恐阴中阖辟, 自有其机,即欲左未必左, 欲右未必右, 而阴阳相胜之理, 则在天时人事之间, 似仍别有一道,虽知此说, 终无益也。

述古七十
    <褚氏遗书>曰: 建平孝王妃姬皆丽无子, 择民家未笄女子入御, 又无子, 问曰: 求男有道乎? 澄对曰: 合男女必当其年, 男虽十六而精通, 必三十而娶; 女虽十四而天癸至, 必二十而嫁, 皆欲阴阳完实, 然后交而孕, 孕而育,育而子坚壮强寿。 今未笄之女, 天癸始至, 已近男色, 阴气早泄, 未完而伤,未实而动, 是以交而不孕, 孕而不育, 而子脆不寿, 此王之所以无子也。 然妇人有所产皆女者, 有所产皆男者, 大王诚能访求多男妇人至宫府, 有男之道也。 王曰: 善。 未再期生六男。 夫老阳遇少阴, 老阴遇少阳, 亦有子之道也。

子嗣类论列总方七一
    毓麟珠新因十四。 右归丸新补五。 还少丹补一三五。 无比山药丸补一三六。 大补阴丸寒一五七。 续嗣降生丹妇一三六。 四制香附丸妇一三二。 乌鸡丸四方妇一三九后。 左归丸新补四。 赞育丹新因又十四。 全鹿丸补一二七。 延年益嗣丹妇一三五。 八珍益母丸妇一三八。 女金丹妇一三三。 河车种玉丸妇一三七。 黑鍚丹热一八九。

症瘕类


论证七二
    症瘕之病, 即积聚之别名, <内经>止有积聚疝瘕, 并无症字之名,此后世之所增设者。 盖症者征也, 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硬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是也。 成形者, 或由血结, 谓之血症, 或由食结, 谓之食症。 无形者惟在气分, 气滞则聚而见形, 气行则散而无迹, 此症瘕之辨也。 然又有痛者,有不痛者。 痛者联于气血, 所以有知, 气血行则愈, 故痛者易治; 不痛者不通气血,另结窠囊, 药食难及, 故不痛者难治, 此又治之有辨也。 其他如肺之积曰息奔,心之积曰伏梁, 脾之积曰痞气, 肝之积曰肥气, 肾之积曰奔豚, 以至后世有曰□癖,曰痞块之属, 亦不过以形见之处有不同, 故名亦因之而异耳。 总之非在气分,则在血分, 知斯二者, 则症瘕二字已尽之矣。 但血症气瘕, 各有虚实, 而宜攻宜补,当审之真而用之确也。 诸
    经义另详积聚门, 所当参阅。

    骨空论曰: 任脉为病, 男子内结七疝, 女子带下瘕聚。 张子和曰: 遗溺闭癃,阴痿脬痹, 精滑白淫, 皆男子之疝也。 若血涸, 月事不行, 行后小腹有块,或时动移, 前阴突出, 后阴痔核, 皆女子之疝也。 但女子不谓之疝而谓之瘕。


血症七三
  1. 瘀血留滞作症, 惟妇人有之。 其证则或由经期, 或由产后, 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 或恚怒伤肝, 气逆而血留, 或忧思伤脾, 气虚而血滞, 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 总由血动之时, 余血未净, 而一有所逆, 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症矣。 然血必由气, 气行则血行, 故凡欲治血, 则或攻或补, 皆当以调气为先。 罗谦甫曰: 养正邪自除, 必先调养, 使营卫充实, 若不消散, 方可议下。 但除之不以渐,则必有颠覆之害, 若不守禁忌, 纵嗜欲, 其有不丧身者鲜矣。
  2. 血瘀作痛, 或成形不散, 在脐腹之下, 若暂见停蓄而根盘未固者, 只宜五物煎,或决津煎加减主之, 则血无不去, 痛无不止, 足称神剂。
  3. 妇人形气病气俱实, 或腹胀, 或痛甚, 而新有所逆, 但欲行滞止痛者,宜通瘀煎, 失笑散, 玄胡当归散, 加减四物汤之类, 疏之导之, 气通滞去,痛必自愈。 若稍久且坚而欲消之磨之, 宜三棱煎, 万病丸之类主之。
  4. 形气强壮而瘀血不行, 或大病结闭, 或腹胀痛甚, 有非下不可者,宜<良方>桃仁承气汤下之最捷, 或用夺命丹, 桃仁煎, 川山甲散,赤金豆之类皆可。 然下须详慎, 非有大实不得已之证, 不宜妄用。
  5. 养正之法, 当察阴阳上下, 病之久新, 及邪正强弱之势。 其有停瘀虽甚而元气困弱者, 不可攻。 病久而弱, 积难摇动者, 不可攻。 凡此之类,皆当专固根本, 以俟其渐磨渐愈, 乃为良策。 如郁结伤脾者, 宜用归脾汤, 逍遥饮,寿脾煎。 脾胃虚寒者, 宜温胃饮, 养中煎, 六君子汤。 肝肾虚寒者, 宜大营煎,煖肝煎, 理阴煎, 或<良方>交加散亦可。 脾肾虚寒, 大便泄泻或不实者,宜胃关煎, 理阴煎。 病久脾肾气滞而小腹痛胀者, 宜八味地黄丸。 肝火不清,血热而滞者, 宜加味逍遥散。 以上诸证, 凡虚中带滞者,不妨于前药中各加行气导滞之品, 此在用者之圆活也。
  6. 妇人久症宿痞, 脾肾必亏, 邪正相搏, 牢固不动, 气联子脏则不孕,气联冲任则月水不通。 内治之法宜如前, 外以阿魏膏贴之, 仍用熨痞方,或用琥珀膏亦可。 然必须切慎七情及六淫, 饮食起居, 而不时随证调理, 庶乎可愈。

食症七四
    凡饮食留聚而为症痞者, 或以生冷, 或以风寒, 或以忿怒气逆, 或以劳倦饥馁,而饮食叠进不用消化, 则积而成症矣。 然胃气强者必不致留聚饮食,而饮食之不能化者, 必由脾肾气弱而然。 所以治此者, 宜酌虚实而为攻补,庶乎得效也。 诸治法详积聚门, 宜参而用之。 立斋曰: 前证若形气虚弱, 须先调补脾胃为主, 而佐以消导。 若形气充实,当先疏导为主, 而佐以补脾胃。 若气壅血滞而不行者, 宜用乌药散, 散而行之。 若脾气虚而血不行者, 宜用四君, 芎, 归, 补而行之。 若脾气郁而血不行者,宜用归脾汤, 解而行之。 若肝肾血燥而不行者, 宜用加味逍遥散, 清而行之。 大抵食积痞块之证, 皆以邪气盛则实, 真气夺则虚, 但当养正辟邪, 而积自除矣。 虽曰坚者削之, 客者除之, 若胃气未虚, 或可少用, 若病久虚乏者, 不宜轻用。

气瘕七五
    瘕者, 假也。 所谓假者, 谓其形虽若症, 而原无根窠, 非若症痞之坚顽有形者也。 盖有形者, 或因血积, 或因食积, 积有定形, 所不可移易者也。 无形者,病气在气分, 气逆则甚, 气散则缓, 聚散无根者也。 惟其无根, 故能大能小,或左或右。 或近□肋而如臂如指, 则谓之□癖; 或下脐腹而为胀为急, 则谓之疝瘕。 <难经>曰: 病有积聚, 何以别之? 然, 积者阴气也, 阴沉而伏。 聚者阳气也,阳浮而动。 故积者五脏之所生, 聚者六腑之所成也。 然则症由于积,积在阴分而有渊薮, 故攻之非易; 瘕由于聚, 聚在阳分而犹乌合, 故散之非难,此症瘕之辨有如此。 惟散之之法, 最有因通因塞之妙用, 而人多莫之知也。
  1. 凡病在气分, 而无停蓄形积者, 皆不可下。 盖凡用下者, 可除有形,而不可以除无形。 若气因形滞者, 去其积则气亦顺, 自无不可。 若全在无形气分,即下亦不去, 而适足以败正气也, 宜切识之。
  2. 散气之法, 止在行气, 盖气行则散也。 但行气之法, 大有权宜, 如气实则壅滞,宜破而行之; 气闭则留蓄, 宜利而行之; 气热则干涸, 宜寒而行之; 气寒则凝结,宜温而行之, 此散气治瘕之大法也。 然瘕聚之证, 使果气强力健, 则流行不息,又何瘕聚之有? 惟正气不行, 而后邪气得聚, 经曰: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故凡为此病, 必气虚者多, 虚不知补, 则正气不行, 正气不行, 则邪气不散,安望其有瘳乎? 但实者有据, 故显而易见, 虚每似实, 故隐而难知,此所以当辨其真也。
  3. 破气行气之剂, 凡气实气壅之甚而为胀为痛者, 宜排气饮, 木香顺气散,木香调气散, 四磨汤, 诸七气汤之类主之。 若血中之气滞而为瘀为痛者, 宜失笑散,通瘀煎, 调经饮, 甚者<良方>夺命丹。 疝瘕气聚者, 荔香散, 甚者天台乌药散。 气结膀胱, 小水不利者, 小分清饮, 四苓散, 五苓散。 气结大肠, 干秘不行者,搜风顺气丸, 麻仁丸。 水亏血虚而秘滞者, 济川煎。 肝气逆而为聚者, 解肝煎,兼火者, 化肝煎。 气聚兼热, 火郁不行者, 抽薪饮, 大分清饮, 寒滞不行,气结胀聚者, 抑扶煎, 和胃饮, 丁香茯苓汤。 三焦壅滞, 气道不清而中满肿胀者,廓清饮。 痰饮水气停蓄胸□, 而为吞酸呕逆者, 苓术二陈煎, 六安煎, 和胃饮,括痰丸之类主之。 以上诸法, 惟气实瘕聚者宜之, 凡元气不足者, 皆不可用。
  4. 补气以行气之剂, 如圣愈汤, 参归汤, 七福饮, 皆能调心气之虚滞。 五味异功散, 参术汤, 能理心脾之气虚不行。 独参汤, 参附汤,能助肺以行五脏之治节。 若脾胃气虚而滞者, 惟六君子汤, 归脾汤为宜。 脾胃虚寒而滞者, 必温胃饮, 理中汤, 五君子煎最佳。 若虚在脾肾阴分,气有不行而或为痰饮, 或为胀满, 或为呕吐腹痛等证, 非理阴煎不可。 若虚在血中之气而为滞为痛, 微则四物汤, 甚则五物煎, 决津煎, 大营煎方可。 若肝肾寒滞, 小腹气逆而痛者, 必煖肝煎以温之。 若脾肾气虚,门户不要而为滞为痛者, 必胃关煎以固之。 若元气下陷, 滞而不升者,宜补中益气汤, 举元煎以举之。 若元气大虚, 气化不行而滞者, 必五福饮,十全大补汤, 大补元煎, 或六味回阳饮以培补之。 以上皆补气行气之法也,亦不过为之筌蹄云耳, 而此中之用, 诚有未可言以悉者。 然常人之情,犹为气之滞者, 惟破之散之为宜, 而反云补之, 必不然也。 不知客之强者,以主之弱, 邪之胜者, 惟正之虚。 凡今人之病虚者最多, 而用补者最少, 治与病违,而欲以药济人, 盖亦罕矣。 即余以多虚少实, 谆谆为言, 而人亦未信,姑以人事喻之, 其或可晓然乎。 夫人之虚实, 亦犹人之贫富, 气实者若富翁,气虚者若贫士, 今人于千百中, 而富者其几? 舍富之外, 尽贫人矣, 其多其少,即此类也。 又有华其貌而罊其室者, 人多难测, 亦此类也。 但贫人之情,可益不可损, 增一分犹然未足, 削一分其窘何堪? 使以潜消暗剥之术,而加之贫寒窘乏之士, 阴移人祚而人不之觉, 亦甚堪怜矣。 此道以仁为术,其可不以此为心乎? 嗟乎! 人生以气为主, 得气则生, 失气则死。 夫知者人之命,不知者知人之病, 若强不知以为知, 而徒资便给, 以人命为尝试者, 则其概可知矣。

症瘕类论列总方七六
    四君子汤补一。 六君子汤补五。 五物煎新因三。 五福饮新补六。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大补元煎新补一。 参术汤补四十。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独参汤补三五。 举元煎新补十七。 八味地黄丸补一二一。 逍遥饮新因一。 归脾汤补三二。 苓术二陈煎新和四。 胃关煎新热九。 理中汤热一。 天台乌药散和三二九。 和胃饮新和五。 五君子煎新热六。 四物汤补八。 五味异功散补四。 七福饮新补七。 圣愈汤补九十。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参归汤补三八。 参附汤补三七。 六味地黄丸补百二十。 大营煎新补十四。 寿脾煎新热十六。 加味逍遥散补九三。 养中煎新热四。 温胃饮新热五。 丁香茯苓汤热六三。 理阴煎新热三。 煖肝煎新热十五。 木香调气散和四四。 解肝煎新和十一。 木香顺气散和四三。 抑扶煎新热十一。 乌药散和七四。 桃仁承气汤攻四。 廓清饮新和十三。 抽薪饮新寒三。 小分清饮新和十。 调经饮新因四。 决津煎新因二。 加减四物汤妇百十二。 五苓散和一八二。 三棱丸攻三七, 六十。 四苓散和一八七。 括痰丸新和十九。 桃仁煎攻三九。 麻仁丸攻九二。 熨痞方攻八八。 阿魏膏外三一二。 化肝煎新寒十。 排气饮新和六。 搜风顺气丸和三四三。 六安煎新和二。 四磨汤和五二。 大分清饮新和五。 济川煎新补二一。 七气汤和四七。 <良方>交加散妇百。 通瘀煎新因五。 失笑散妇百四。 玄胡当归散妇九八。 荔香散新因二八。 夺命丹妇六五。 穿山甲散攻四十。 赤金豆新攻二。 万病丸妇一四三。 琥珀膏外三一七。

阴挺七七
    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 或挺出数寸, 谓之阴挺。 此或因胞络伤损, 或因分娩过劳,或因郁热下坠, 或因气虚下脱, 大都此证当以升补元气, 固涩真阴为主。 如阴虚滑脱者, 宜固阴煎, 秘元煎。 气虚陷下者, 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 因分娩过劳气陷者, 寿脾煎, 归脾汤。 郁热下坠者, 龙胆泻肝汤, 加味逍遥散。 水杨汤, 治妇人阴中生物痒痛, 牵引腰腹, 多由房事太过, 或因淫欲不遂,或因非理所为, 以致阴户有伤, 名曰阴挺。 金毛狗脊, 五倍子, 枯矾, 鱼腥草,水杨根, 黄连各一两。 右为末, 分四剂, 用有嘴瓦罐煎汤, 外预以竹筒去节,接罐嘴, 引热气薰入阴中, 或透挺上。 俟汤温, 仍用洗沃之。 仍服治挺诸药。

阴肿七八
    妇人阴肿, 大都即阴挺之类。 然挺者多虚, 肿者多热。 如气陷而热者, 升而清之,宜清化饮, 如柴胡, 防风之属。 气闭而热者, 利而清之, 宜大分清饮, 徒薪饮。 肝肾阴虚而热者, 加味逍遥散。 气虚气陷而肿者, 补中益气汤。 因产伤阴户而肿者,不必治肿, 但调气血, 气侐和而肿自退。 或由损伤气滞, 无关元气而肿者,但以百草汤薰洗之为妙。 一方: 治阴中肿痛。 用枳壳半斤, 切, 炒, 乘热以帛裹熨之, 以消其外; 仍用少许乘热裹纳阴中, 冷即易之, 不三次愈。 一方: 用小麦, 朴硝, 白矾, 五倍子, □白煎汤浸洗。 甘菊汤: 治阴户肿。 用甘菊苗叶不拘多少, 捣烂, 以百沸汤淋汁薰浸洗之。

阴疮七九
    妇人阴中生疮, 多由湿热下注, 或七情郁火, 或纵情敷药, 中于热毒。 其外证则或有阴中挺出如蛇头者, 谓之阴挺, 如菌者, 谓之阴菌, 或如鸡冠,或生虫湿痒, 或内溃肿烂疼痛, 常流毒水。 其内证则或为体倦内热, 经候不调,或为饮食不甘, 晡热发热, 或为小腹痞胀, 腰□不利, 或为小水淋沥, 赤白带下。 凡治此之法, 若肿痛内外俱溃者, 宜芍药蒺藜煎为最佳, 或四物汤加栀子, 丹皮,胆草, 荆芥, 或用加味逍遥散。 若湿痒者, 宜芍药蒺藜煎, 或归脾汤加柴, 栀,丹皮。 淋涩者, 宜龙胆泻肝汤加白术, 丹皮。 淋涩而火盛痛胀者, 宜大分清饮,或抽薪饮。 肿而坠毒者, 补中益气汤加山栀, 丹皮。 可洗者用百草煎。 可敷者宜螵蛸散, 完疮散。 蛇蜕散: 治妇人阴疮。 先以荆芥, 蛇床子汤薰洗, 挹干敷药。 蛇蜕一条, 烧存性,枯矾, 黄丹, 扁蓄, 蒿本各一两, 硫黄, 荆芥穗, 蛇床子各五钱。 右为细末,香油调搽, 湿则干掺。

阴痒八十
    妇人阴痒者, 必有阴虫, 微则痒, 甚则痛, 或为脓水淋沥, 多由湿热所化, 名曰□。 内宜清肝火, 以龙胆泻肝汤, 及加味逍遥散主之。 外宜桃仁研膏, 和雄黄末,或同鸡肝纳阴中, 以制其虫。 然无如银硃烟搽鸡肝以纳之, 尤妙。 椒茱汤: 治妇人阴痒不可忍, 惟以热汤泡洗, 有不能住手者。 花椒, 吴茱萸,蛇床子各一两, 藜芦半两, 陈茶一撮, 炒盐二两, 以水五升煎汤, 乘热薰洗。 杏仁膏: 治妇人阴痒不可忍。 杏仁烧存性, 麝香少许。 右为末, 用旧帛裹之,縳定火上炙热, 纳阴中。 椿根皮汤: 治阴痒突出。 臭椿皮, 荆芥穗, 藿香等分。 右锉, 煎汤薰洗,即痒止而入。 一方: 治疳虫下蚀下部。 用蒲黄, 水银研匀传入, 外以鹤虱草煎汤薰洗。 炙肝散: 治妇人阴痒虫蚀。 用牛肝或猪肝, 切三寸长, 大如钱, 炙熟纳阴中,引虫出尽即愈。 一方: 治阴中虫痒。 捣桃叶, 绵裹纳阴中, 日易三四次。 一方: 治阴痒。 用蛇床子一两, 白矾五钱, 煎汤淋洗。

阴冷八一
    妇人阴冷, 有寒证, 有热证。 寒由阳虚, 真寒证也。 热由湿热, 假寒证也。 假寒者必有热证, 如小便涩数黄赤, 大便燥结, 烦渴之类是也。 真寒者, 小便清利,阳虚畏寒者是也。 真寒者宜补其阳, 如理阴煎, 十补丸, 加减续嗣降生丹。 假寒者当清其火, 宜龙胆泻肝汤, 加味逍遥散。 肝肾虚寒者, 宜煖肝煎, 镇阴煎,大营煎。 脾胃虚寒者, 宜理中汤, 理阴煎, 寿脾煎之类主之。

交接出血而痛八二
    凡妇人交接即出血者, 多由阴气薄弱, 肾元不固, 或阴分有火而然。 若脾虚气陷不能摄血者, 宜补中益气汤, 或补阴益气煎。 若脾肾虚弱阴气不固者,宜寿脾煎, 归脾汤。 若肝肾阴虚不守者, 宜固阴煎。 若阴火动血者, 宜保阴煎。

前阴类论列总方八三
    固阴煎新固二。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理中汤热一。 归脾汤补三二。 加味逍遥散补九三。 秘元煎新固一。 清化饮新因十三。 芍药蒺藜煎新因三五。 煖肝煎新热十五。 十补丸热一七三。 大分清饮新寒五。 螵蛸散新因三八。 抽薪饮新寒三。 保阴煎新寒一。 理阴煎新热三。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 寿脾煎新热十六。 四物汤补八。 续嗣降生丹妇一三六。 大营煎新补十四。 镇阴煎新热十三。 龙胆泻肝汤寒六二。 徒薪饮新寒四。 百草煎新因三七。 银硃烟新因五三。 完疮散新因五九。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九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