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60836
骨折治疗康复“学问”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89期
     近期骨折患者骤然增加,这里为骨折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一些建议。

    治疗期间不要急于求成

    有的骨折病人伤后“病急乱求医”,到处求治,乱用药物,恨不得骨折马上就愈合。这样,反而有可能干扰治疗程序。对此,医生最好尽快制订出治疗方案,并告知病人及家属;而且,医生此时的适当解释、说明也很重要。医生应该让病人及家属明白:尽管不同部位、类型的骨折愈合时间各异,但时间都比较长,约1个月至半年甚至更长。这样,有利于病人思想上早有打算,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

    另外,有的病人抱着急于求成的心理,恨不得今日拆了石膏、夹板,明天就活动自如。一些招摇撞骗的江湖“医生”便迎合他们的心理,用粗暴力量狠命扳拉僵硬的关节,使其关节内外发生损伤和出血,引起疼痛不说,还会因严重粘连影响骨折治疗效果。这里提醒病人千万不要上当!

    康复期间要刻苦锻炼
, http://www.100md.com
    骨折进入恢复期,解除石膏或夹板后,关节往往变得僵硬,稍稍活动即疼痛或肿胀。另外,由于长期不活动,肢体肌肉会萎缩,使肢体周径变细。为此,有的病人担心能否恢复;还有的病人则臆测莫非医生把自己治坏了?他们担心留下终身残废,整天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其实,这种情况多数是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是由于关节固定后,其内部粘连所致,经过一段时间康复锻炼就可能消除。

    骨折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十分重要,但又相当痛苦,病人往往因怕痛,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干脆放弃功能锻炼,寄希望于药物和医疗仪器。此外,一些骨折病人的亲属从感情出发,不忍心让病人吃苦锻炼。事实上,病人及亲属必须懂得:功能锻炼是肢体康复的必由之路,任何内服外敷药物和先进仪器都无法代替;开始锻炼时,肢体有些痛、肿反应是正常现象,而断断续续的功能锻炼势必痛不得止、肿不得消。因此,亲属应帮助病人克服畏难情绪,对其微小进步也应赞赏鼓励。

    骨折致残率较高,有的骨折完全恢复也可能遗留外伤或手术疤痕。有这些情况的病人常常或是终日愁眉不展,或是脾气暴躁易激惹。家属亲友要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多加关怀体贴,劝慰他们“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不要过分忧虑。大家要让病人明白,只要及时治疗,并进行刻苦的功能锻炼,可以恢复正常,即使因为伤情留下后遗症,也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对于已经遗留瘫痪或肢体严重残疾者,要鼓励其面对现实,树立战胜伤残的信心,做到身残志不残、残而不废。
, http://www.100md.com
    内固定器材的“去留”

    手术治疗骨折会选用接骨钢板、螺钉、钢针等内固定器材。骨折完全愈合后,内固定器材便失去了作用。这时,内固定器材是一直留在体内,还是取出来好?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内固定器材不取的弊端:一是可以诱发迟发性感染。置于骨骼内的坚硬钢板、钢针等,由于没有血管分布,容易成为细菌的藏身之地。细菌生长繁殖起来,即造成感染。二是造成附近骨质疏松。骨骼在一定范围内受力越多,越是坚强。内固定器材尤其是钢板,承受了本应由骨骼承受的应力,在骨折早期对于保持位置、恢复运动功能等有好处;但骨折愈合后,由于缺乏力的刺激,附近骨质可愈来愈疏松。骨质过于疏松,螺钉固定不牢发生松动,可导致再次骨折。三是置于骨外的内固定器材可刺激软组织,产生滑囊炎等并发症。在少数情况下,儿童骨折的内固定器材会随其生长发育发生位置变化,引起瘫痪或血管瘤等严重并发症。四是内固定钢板在体内,日积月累可发生明显的电解反应,导致组织水肿。因此,骨折内固定器材,一般均应在骨折愈合后适时取出。但这并不意味着骨折一旦愈合,就应立即取出内固定器材。

    何时取出内固定器材合适?早期骨痂是坚硬的类骨质,其外表租糙、内部结构杂乱无章,牢固度也差。这时拆除内固定器材,为时过早。随着关节不断活动、用力,那些受力大的部位,骨质逐渐变得坚硬,而那些多余的骨痂,则由破骨细胞破坏吸收。经过如此改造,断骨上下浑然一体,十分坚固。这时即可拆除内固定器材了。具体时机,除了引起并发症者以外,原则上应宁可适当推迟,而不要提前。手术风险大或高龄病人,也可暂不拆除,长期观察。

    有如下情况则不宜取出内固定器材:内固定器材的位置恰好靠近神经、血管,二次手术反更增加损伤机会;骨骼生长过牢将内固定器材包埋其中,或螺钉尾槽损伤变浅,或钉、针、钢丝折断。 (徐栋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