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word资料08 > 正文
编号:11612798
中医骨伤骨折~上肢骨折.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22kb)。

    中医骨伤治法~上肢骨折

    第05章 第02节 上肢骨折

    上肢是通过手部活动而体现其功能的,因此,治疗上肢骨折时,要求灵活性高于稳定性,同时必须重视手部的功能锻炼。 ,

    一、锁骨骨折

    锁骨呈"(4"形架于胸骨与肩峰之间,是肩胛骨与躯干间的唯一骨性联系。锁骨又称锁子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锁子骨,经名拄骨,横卧于肩前缺盆之外,其两端外接肩解。"锁骨内侧段前凸,有胸锁乳突肌和胸大肌附着,外侧段后凸,有三角肌和斜方肌附着。由于其位置表浅,易于受伤,故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8%,多发生在中、外1乃交界处,尤以儿童多见。

    (一)病因病机

    锁骨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常由肩部着地跌倒所致,直接暴力所致者较少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击打损伤,或骑马乘车,因取物偏坠于地,断伤此骨。"锁骨骨折多因跌倒肩部外侧或手掌先着地,外力经肩锁关节传至锁骨而发生,以短斜形骨折为多。

    骨折后,内侧段因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多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因上肢的重力和胸大肌牵拉则向前下方移位。幼儿锁骨骨折多为青枝骨折,骨折往往向上成角。直接暴力多引起横断或粉碎骨折。如果骨折严重移位,锁骨后方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静脉可能合并损伤。

    (二)辨证论治

    1.辨证

    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均较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患侧上肢外展、上举受限,有移位者断端常有隆起畸形。患者头多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使胸锁乳突肌松弛而减少疼痛。幼年患者骨折后不易触摸到,尤其是青枝骨折,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在穿衣、上提其手或从腋下托起时,会因疼痛加重而啼哭,X线检查能显示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

    2.论治

    (1)整复方法

    有移位者,临床常用膝顶牵引法整复。患者坐于凳上,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患者胸前挺、肩后伸,直至畸形消失(图5-16)。另外有仰卧按压整复法,患者仰卧,在后背正中垫枕,再按压患者双肩。

    因此类骨折稍有移位对上肢功能影响不大,整复时不要强求解剖复位,切忌反复使用粗暴手法整复,防止损伤锁骨下动、静脉。

    (2)固定方法

    幼儿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轻度移位者用背侧"oo"字绷带或双圈固定1-3周。

    ①背侧"oo"字绷带固定法:在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再绕对侧肩前上方,回到背部至患侧腋下,反复包绕8-10层 (图5-17),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②双圈固定法:在两腋下各置棉垫,选择大小适合的布圈分别套于双肩,胸前用布带绑缚双圈,然后在背后将双圈向中拉,使双肩后伸,再用布带在双圈上、下将双圈系牢。 (图5-/18)

    (3)练功活动

    初期可做腕、肘关节屈伸活动,中后期逐渐做肩部练功活动,重点是肩外展和旋转运动,以防止肩关节粘连而功能受限。

    (4)药物治疗

    初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可内服活血止痛汤,外敷消瘀止痛膏或双柏散;中期宜接骨续筋,内服新伤续断汤、续骨活血汤等,外敷接骨续筋药膏;后期着重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内服六味地黄丸,外贴坚骨壮筋膏。儿童患者骨折愈合迅速,一般不需用药。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3肋处的骨折。肱骨外科颈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在解剖上是一弱点,最易发生骨折,故称为外科颈骨折。

    (一)病因病机

    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所致者较少见。多因跌倒时手掌或肘部先着地,传达暴力作用于肱骨外科颈引起。上臂在外层位手掌着地则为外展型骨折,若上臂在内收位肘部着地则为内收型骨折。其中以外展型多见。肱骨外科颈骨折以老年人较多,亦可发生于成年人。

    临床分类:

    1.裂缝骨折:骨折多无移位,多为骨膜下骨折(图5-重9)。

    2.嵌插骨折:骨折断端互相嵌插。

    3.外展型骨折:断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多向前内侧突起成角。常伴有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图5-20)。

    4.内收型骨折:此型较为少见。断端外侧分离而内侧嵌插,向外侧突起成 角(图5-21)。

    5.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受外展外旋传达暴力所致。若暴;力继续作用于肱骨头,可引起前下方脱位(图5-22),骨折面向外上,位于远端的内侧。若处理不当,常容易造成患肢严重的功能障碍。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接近关节的骨折,周围肌肉发达,而肩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比较松弛,骨折后容易发生软组织粘连,或骨折后结节间沟不平滑而损伤肌腱,易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腱炎或肩关节周围炎。

    (二)辨证论治

    1.辨证

    伤后肩部疼痛、肿胀,上臂内侧可见瘀斑,肩关节功能障碍,局部有环状压痛和纵轴叩击痛,非嵌插性骨折可出现骨擦音和异常活动。X线正位、穿胸侧位(或外展侧位)照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论治

    (1)整复方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腋窝向上提拉肩部,另一助手握其肘部,沿肱骨纵轴方向牵拉,纠正缩短移位,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再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对外展型骨折,先外展牵引,对内收型骨折,先内收牵引。

    ①外展型骨折:术者先外展牵引,然后双手握骨折部,两拇指按于骨折近端的外侧,其他各指抱骨折远端的内侧向外捺正,助手同时在牵拉下内收其上臂直到取得良好对位。

    ②内收型骨折:术者先内收牵引,然后两拇指压住骨折部向内推,其他四指使远端外展,助手在牵引下将上臂外展即可复位。如成角畸形过大,还可继续将上臂上举过头顶,此时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用两拇指推挤远端,其他四指挤按成角突出处,如有骨擦感,断端相互抵触,则表示成角畸形矫正。

    ③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可先持续牵引下,使肩关节极度外展、上举3-5分钟,利用关节囊的约束力使肱骨头复位,然后再整复骨折。

    (2)固定方法

    无移位的裂缝骨折或嵌插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1-2周即可开始活动。

    ①超肩关节夹板固定:长夹板三块,下达肘部,上端超过肩部,长夹板上端可钻小孔系以布带结。短夹板一块,由腋窝下达肱骨内上髁,夹板的一端用棉花包裹,呈蘑菇头样,即成蘑菇头样大头垫夹板。助手维持牵引下,将棉垫3-4个放于骨折部的周围,短夹板放在内侧,若内收型骨折,大头垫应放在肱骨内上髁的上部;若外展型骨折,大头垫应顶住腋窝部,并在成角突起处放一平垫,三块长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前、后、外侧,用三条横带将夹板捆紧,然后用长布带绕过对侧腋下固定。

    ②夹板固定配合皮肤牵引:移位明显的内收型骨折,除夹板固定外,尚可配合皮肤牵引3周,肩关节置于外展前屈位,其角度视移位程度而定。

    ③其他固定:目前有腋管夹板固定法、钳肱骨固定法、"O"型石膏塑型固定法等。

    (3)练功活动

    肱骨外科颈骨折愈合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2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