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09954
为中医、民族医找回行医资格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45期
     报载(《中国中医药报》12月15日2版)“12月13日,来自安徽省从事中医、民族医的近1300名专业人员,分批在省中医院参加了为期4天的中医、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让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的传统医学人员看到了希望,为他们找回失去的行医资格,有利于中医、民族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

    民间中医、民族医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大多通过跟师学习,确有一技之长,但由于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对西医知识了解甚少,很难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取执业资格,因此求“证”无门。按照《办法》规定,凡是“依法从事传统医学临床实践5年以上,并且掌握独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传统医学诊疗技术的传统医学人员,可以参加确有专长考核”,通过考核可以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这就使由于《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失去执业医师资格而又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民族医通过考核重新获得执业资格,堂堂正正行医,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大显身手”,为广大民众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办法》又规定,对于以师承方式学习的传统医学或中医人员“原则上不考西医内容”。笔者理解是,主要针对师承方式学习的传统医学或中医人员,他们大多缺乏西医知识,如果考西医内容可能很难过“关”。另一方面,又显示了对传统医学和中医师承人员的尊重,以及对传统医学、中医诊疗技术的承认。说明中医学作为东方独特医学科学,以其特有的诊病技术和丰富经验,完全可以准确有效地诊治疾病,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作出贡献。同时笔者也希望,中医师承人员在熟练掌握中医诊病思维和技艺的前提下,也不能放弃对现代医学知识的了解和借鉴。
, http://www.100md.com
    《办法》另一大亮点,就是肯定和承认了传统师承教育的积极作用。恢复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方法,可以让与上大学无缘的有志青年跟名师,学经典,早临床,有利于师承人员中医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传承中医理论和名医(老师)的经验、技艺。《办法》还对师承教育老师资格作出了严格规定,“带教老师须具有中医或者民族医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中医、民族医临床工作15年以上或具有中医、民族医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医发展的历史证明,传统的师承教育,更能调动师徒双方的积极性,通过师徒的密切接触,默契配合,口传、面授,学生更能将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艺得以完整传承并发扬光大。按照《办法》要求,“师承人员必须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者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员”。这样做,既强调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有利于为与读大学失之交臂的、热爱传统医学的“知识青年”提供学习和再就业机会。由于青年学生本身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和热情,更容易通过师承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新型铁杆中医。

    《办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完善符合中医、民族医学特点的中医类别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她犹如春风、春雨,能让中医“古树”逢春,“老树”更添“新枝”,她将催生无数新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让中医、民族医后继有人,使中医、民族医药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并焕发出蓬勃生机。《办法》的实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遵循中医自身规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对传统师承教育的承认和肯定。安徽省对民间中医、民族医的资格考试,意义重大,它是对《办法》的具体实施,将为中医、民族医重新找回失去的行医资格,她将有利于中医、民族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 百拇医药(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