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543756
第五章 八纲辨证.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17kb)。

    概 论

    1、八纲的概念: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的概念:是医生对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疾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

    一、表里辩证

    表里是辩证病位外内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一般划分:

    皮毛、肌腠、经络--表,轻浅

    脏腑、骨髓--里,深重

    病势: 由表入里--势进

    由里出表--势退

    (一)表证

    1、概念 是六淫、疫气、虫害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2、特点 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3、病机 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宣发。

    4、临床常见的证型 风寒束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暑湿袭表证、风袭表虚证。

    5、发展趋势 一般可较快治愈;也可成为里证或半表半里证。

    (二)里证

    1、概念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候。

    常见于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病。

    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

    2、病因病机 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即"直中"

    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或气

    机失调,气血津精等受病。

    3、特点 起病可急可缓,病情重,病程长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

    4、证候类型 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

    (三)半表半里证

    1、概念 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2、特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

    (四)表里证鉴别要点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寒证是一组以寒象为主的症状; 热证是一组以热象为主的症状。寒证与热证与临床表现中的恶寒、发热有区别。

    寒证与热证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而恶寒、发热是具体的症状。

    (一)寒证

    1、概念: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2、分类:表寒证、里寒证、虚寒证、实寒证。

    (1)表寒证:风寒外袭肌表、符合表证的特点,以新起恶寒为主。

    (2)里寒证:寒中脏腑、或阳气亏虚、以内脏证候为主。

    (3)虚寒证:阳气亏虚、符合寒证、虚证的特点

    (4)实寒证:寒邪侵袭、符合寒证、实证的特点。

    3、临床表现: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咣白等。

    (二)热证

    1、概念: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2、分类:

    (1)表热证:风热外袭肌表,符合表证的特点,发热重、恶寒轻。

    (2)里热证:火热盛于脏腑,或阴虚火旺,以内脏证候为主。

    (3)虚热证:阴虚火旺、符合热证,虚证的特点。

    (4)实热证:火热炽盛,符合热证、实证的特点。

    3、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面红目赤,口舌干燥少津,脉数等。

    (三)寒热证鉴别要点

    依据寒热,口渴与否、面色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 脉象等辨别。

    鉴别表

    三、虚实辩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一)虚证

    1、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2、常见证型:气虚证、血虚证、气血两虚证、津液不足证、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证等.

    3、临床表现特点:以不足、松弛,衰退为基本特点,多见于慢性疾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较长。

    (二)实证

    1、概念:指对邪气亢盛为主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

    2、成因:①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入人体的初期和中期,邪气壅盛而正气未虚,邪正斗争剧烈,形成实证;

    ②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血瘀、食积、虫积、脓等有形病理产物停于体内而成。

    3、临床表现特点:以邪气充斥、停聚体内,正气不虚产生的症状为特点。

    四、阴阳辩证

    (一)阴阳是辨证的纲领

    阳 证:

    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

    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

    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

    阴 证:

    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

    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

    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

    阴阳是证候分类的总纲,是辨证归类的最高纲领。

    (二)阴阳辩证的特定内容

    主要的诊类有阳虚证、阴虚证、阴盛证、阳盛证、亡阳证、亡阴证。

    1、阴盛证

    (1)概念:指寒湿等阴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寒证候.

    (2)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四肢不温或冷痛等.

    2、阳盛证

    (1)概念:指阳热之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热证

    (2)临床表现:壮热恶热、口渴喜冷饮,面红 目赤等。

    3、亡阳证

    (1)概念:体内阳气极度消耗以致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2)临床表现:以四肢厥逆、肌肤不温等为特点.

    4、亡阴证

    (1)概念:指阳液严重耗伤而将枯竭的危重证候.

    (2)临床表现:身体灼热、虚烦躁扰、面色赤、恶热等.

    (三)阴盛与阳盛、亡阴与亡阳证的鉴别要点

    1、阴盛与阳盛证鉴别要点

    阴盛证辨证要点:"寒""痛""白""清""沉"

    阳盛证辨证要点:"热""昏 ""黄赤""燥""数"

    2、亡阴与亡阳证鉴别要点

    证候 汗 寒、热 四肢 面色 口渴 气息 舌象 脉象

    亡阴证 汗热味咸 身热恶热 温 潮红 渴喜冷饮 气粗 红干 细数疾而无力

    亡阳证 汗冷味淡 身冷恶寒 厥冷 苍白 渴喜热饮 气微 白润 微欲绝

    一、证候相兼

    (一)表里同病

    1、含义:疾病某一个时期表证与里证并存所形成的综合性证候

    2、形成条件:表证未罢、外邪又入里

    内伤里证未愈、又复患外感

    表邪外束、体内气血阴阳异常变化

    3、常见类型: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表实里虚证、表里俱实证、表里俱寒证、表里俱热证等

    (二)寒热错杂

    1、含义:疾病某一个时期,寒证与热证并存所形成的复杂证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41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