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81109
丁氏内科临床教学的特色、发展和创新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561期
     丁氏内科临床教学的特色

    丁甘仁先生是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大家和教育家,他认为要弘扬中医学,必须建立中医的学校教育,培养中医人才。为此于1916年夏在沪上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丁氏的教育观念十分注重中医经典医籍的学习,更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因此又先后成立沪南、沪北、广益中医院,为学生的临床实习提供了场所,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

    丁氏内科临床以《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金匮要略》的脏腑辨证作为辨证的依据和治疗的准则,并熔伤寒与温病学为一炉,在处方时常经方和时方合用,临证书写医案要求详记症状、舌苔、脉象,辨证求因,因证处方,立法方药,环环相扣,连贯一致。临床教学的方式为每日上午学生跟随老师门诊抄方,在临诊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病例的辨证方法,下午由学生自己整理上午所搜集的病例,并写出医案,有时陪同老师出诊,晚间再由老师讲解内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每周还要求学生结合临证所得,书写一篇医论。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办学32年,先后毕业学生30届,培养了许多近现代的中医名家,如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院长的程门雪、黄文东,担任原卫生部中医顾问的秦伯未、章次公,还有张伯臾、童少伯、严苍山、裘沛然、陈存仁等。
, 百拇医药
    丁氏内科临床教学的发展

    1956年,由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建立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程门雪被任命为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他要求学生研读经典著作,更要随师临证,“要从诸家入,而复从诸家出,取其精华,熔一炉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时由黄文东任教研室主任,主编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一版至第四版,除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外,又安排了2个月的内科教学阶段实习,跟随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抄方,以加强理论学习的理解,中医学院的学制为六年制,最后一年安排在附属医院毕业实习。中医内科的实习包括病房实习和门诊实习两大部分,病房实习借鉴西医院校的培养方式,首先让实习生独立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收集各项理化检查资料、书写完整的大病历,再按中医望、闻、问、切简述四诊摘要,综合各项临床信息,辨证求因,再列出理、法、方、药,最后写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即双重诊断)。每周由黄文东、童少伯等前辈轮流查房,结合临床病例,讲解自己的临床经验。门诊实习专门设置教学门诊,时间为2~3个月,由张伯臾亲自带教,具体形式由实习生对病员接诊,望、闻、问、切,拟写包括理、法、方、药的中医内科门诊病历,再由张伯臾及其助手姚嘉康复诊,予以分析或修改,指导处方用药。黄吉赓教授说:“这种原汁原味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合格中医师的重要孵化器,它所具有的深入一线强化实践和直接吸取师长优质资源的功能,是其他任何形式无法代替的。”
, 百拇医药
    上海中医学院早期的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其中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中医人才,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六任校长严世芸,上海市首届名中医刘嘉湘、蔡淦、陈湘君、王左,上海市第二届名中医陈以平、郑平东、马贵同,还有已故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余志鼎、上海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柯雪帆等。

    丁氏内科临床教学的创新

    随着中医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招生数量日益增加,而中医的临床实习基地相对不足,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的内科临床教学在继承原来丁氏教学宗旨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加强医德教育

    临床教师在传授业务技术时,他们的医德医风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其优良的医德或不良的医风甚至可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临床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用自己所见所闻和切身体会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教师要身教重于言教,做到语言美、行动美、心灵美。在向学生传授临床知识和技能时,要以自己的世界观、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
, http://www.100md.com
    创立“案例教学法”

    在临床带教中,根据见习期、实习期分阶段教学的不同要求,精选一系列病案,有目的、有步骤地施教,让学生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技能和辨证要点,提出治疗的法则和方药,以加强本科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这一教学法能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迈入中医临床的深奥殿堂,是加强本科生基本训练较好的教学方法。

    充实教学查房的内容

    教学查房要注重临床思维方法的培训,高水平的临床医师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有良好的逻辑方法,我们要引导实习生,锻炼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症状、体征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学会抓住有价值的信息,不断深化中医临床思维,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辨证和治疗方法。善于从纷繁的临床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科学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查房中要求每位实习生都要发言,通过临床病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法和提高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 http://www.100md.com
    编写中医内科教材和相关教学参考书

    全国统编教材第五版《中医内科学》,经学校党委讨论决定,请张伯臾任主编,具体写作由蔡淦执笔。张伯臾要求,将经过临床实践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实到教材中去,扩充了中医内科教材的教学内容。之后,又根据培养的对象不同,分别编写了西医学中医、外国留学生学中医、上海市住院医师培训使用的《中医内科学》,以及有关的参考书,共计28册。其中《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获教育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积极培养高层次中医内科人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多次举办全国中医内科高级师资进修班,为全国各高等中医院校培养了大量的中医内科学师资骨干。

    负责第三、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人才培养,并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药传承工作与国家博士后制度相结合的传承博士后培养工作。
, 百拇医药
    培养多名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生,其中有许多人已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研究所所长何立群、内分泌科主任陆灏、传统中医科主任窦丹波、脾胃病科主任张正利、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晓天,龙华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林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松坡,南京军区八五医院中医科主任郑士荣,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院长葛惠男等,其中林江、陆灏、窦丹波、王松坡还是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大师后备班的培养对象。

    成立蔡氏书屋

    2008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以学术继承和人才培养为目标,成立了蔡氏书屋,希望借此平台培养更多新一代的中医名师和善于继承研究、理论创新的临床教学团队,在培养模式上与既往个别带教学生的师承教育形式相比,突出了团队带教的新型模式,以书屋为载体,开展具有中医特色和内涵的教材建设研究、中医教学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中医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等,希望中医事业在教育传承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书屋以蔡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研究室”和“国家名中医工作室”的人员为主,并定期吸纳优秀中青年医教研骨干加入。(蒋健 张正利 丛军), http://www.100md.com(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蒋健 张正利 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