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8929
中医治疗要“抓脉证”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208期
     脉诊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脉诊在临床上,可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下面就最近的两个病例谈谈对“抓脉证”的一点临床体会,以飨诸同道。

    典型案例一

    张某,女,77岁。患者食道癌术后14年,现诉胃脘胀满、食欲差、口苦、口干不渴、大便数日1行,质干硬难下、舌淡红、苔白厚、脉弦滑。胀满、口苦、脉弦,认定患者肝郁气滞,脾胃失和,给予丹栀逍遥散合平胃散加减。

    患者服完2剂药后,诉恶心呕吐、心悸等不适,遂去医院住院。见胃脘胀满就想到了疏肝,这似乎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忘记了仲圣“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古训。况且逍遥散的适应证应该是“脉弦而虚”,此患者胃脘胀满其脉弦滑有力,而且患者大便数日未行,如果从通腑论治,选用下法,待腑气通畅后,再行疏理肝气之法为妥。盲目疏肝,气机逆乱,导致患者出现不适。

    典型案例二

    刘某,女,25岁,患者诉产后80天,浑身疼痛,初服药见轻,久则乏效。在随后的问诊中,患者述说奶水充足,但自临盆到今,恶露一直不绝,且汗出多,畏寒,其脉沉细。《傅青主女科·产后篇》云:遍身疼痛“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则经络间血多阻滞,累日不散,则筋牵脉引,骨节不利,故腰背不能转侧,手足不能动履……”产后气血亏虚是共识,但是气虚,还是血虚,则需要有一个精准判断。患者奶水充足,血虚应该是不存在的。患者恶露不绝、汗多,应该从气虚不能固摄考虑,遂处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二诊时患者恶露减少,汗出仍多,但身痛症状缓解。效不更方,患者共服药23剂,逐渐身痛减轻,恶露止,汗出正常,时至春节,停药未再服,痊愈。

    患者以身痛为主诉来诊,在诊治过程中抓住了“恶露不绝、汗多,脉沉细”为主要脉证,从而推导出“气虚不摄”的病机,再处以应对病机的方药,这是取效的关键所在。再就是患者的“主诉”或者“最痛苦的症状”不一定就是“主证”,这就需要医者丰富的临证经验和依据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缜密思考和判断,方可在临证之际充满信心。(闫文杰), http://www.100md.com(闫文杰 河北省宁晋县鱼滩头村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