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71623
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症瘀胆型肝炎④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26期
     (二)系列治法

    急、慢性肝炎重度瘀胆型病因病机复杂,证型多变,难以用一方一药解决所有病人的退黄难题,故诊治全过程应因人因病而异。既要体现中医特色,发挥其退黄独擅之长,又要将现代医学对重度黄疸发生机制及黄疸加深原因予以综合考虑。辨证时,既要考虑基本证型,又要重视不同兼证。总之,要坚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通过长期的探讨和大宗病例的总结,我们以“凉血活血重用赤芍”为基本治法,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兼证以及导致黄疸持久不退或进行性加深的原因,经反复探索和临床验证,逐渐形成了系列治法,即:温化水湿法,行气破血法,宣畅三焦法及温补肾阳法。分述如下:

    1.温化水湿法

    1.1病因病机:温化水湿法系针对饮停心下证,即指病人胃脘有振水声。此证在《金匮》中归之为痰饮病。其病因病机为肺脾肾三脏俱虚。脾虚不能散精上归于肺,肺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虚不能行气化水,因此其临床见症系水湿在肺、脾、肾三脏所虚之处停留为患。见于脾虚者,有胃脘胀满,大便稀溏,倦怠无力,口苦口黏,渴不欲饮或喜热饮,胃脘有振水声等;见于肺虚者,有肩背酸沉(背为胸腑),背寒如掌大,此乃心俞穴出于背,背阳也,心下有留饮,则火气不行,惟是寒饮注其俞,出于背,寒冷如掌大,论其俞之处,明其背之非尽寒也;见于肾气虚者有腰沉冷痛,腰为肾腑,湿著于肾,《金匮》中“肾著于病……,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等症状。
, 百拇医药
    1.2辨证要点:重点是观察胃脘有无振水声,有此见症者则可确认。

    1.3治则方药:痰饮系阳不化阴、本虚标实之证,若单用温补,则湿邪滞腻而不去;若久用燥热,则湿邪结而不散;若误用苦寒,则饮聚越盛;若只用泻下,水饮虽可暂去,而脏腑俱虚,导致痰饮去而复聚。故宜用温化,暖脾胃,则水液流行;暖肺气,则通调水道;暖肾阳,则水液畅行。水饮消散,津液布达,痰饮不停不聚,无由而生,以致和平。此乃心下停饮证有效治法。故根据《金匮》中关于“心下有痰饮……,苓桂术甘汤主之”明示,以此方加减为治。苓桂术甘汤由桂枝、茯苓、白术、甘草组成,方中桂枝温阳,化气行水;茯苓淡渗利湿,通调三焦;白术虽可健脾运湿,但补中有滞;甘草虽可和中益气,然病久必郁,因此病人有肝郁、胸闷,“胸满去甘草”,故弃术、草,仅以桂枝、茯苓为主药。

    为阐明其具体应用,举1例如下:

    王××,女,29岁,因乏力、纳差3个月,尿黄、眼黄20天于1990年4月6日入院。
, 百拇医药
    患者于1990年1月起逐渐出现乏力、纳差伴体重下降,按“胃病”间断服用“胃舒平”、“胃得乐”效不佳。3月16日症状明显加重,恶心、厌油,次日发现尿黄、皮肤及眼黄,皮肤明显瘙痒,影响睡眠。查血TBil96

    μmol/L,按“肝炎”用“丹参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等治疗17天,因黄疸进行性加深而转入本院。

    查体:神志清楚,巩膜及皮肤重度黄染并有搔抓痕,无肝掌及蜘蛛痣,颜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肋下2cm,剑突下4cm,脾肋下及边,无移动性浊音及双下肢水肿。

    化验:TBil 363 μmol/L,ALT正常,T/A73/41g/L,抗-HBs3.3,HBsAg/IgM7.9。

    辅助检查:B超、胸透及心电图未发现异常。腹腔镜下取肝组织送病理检查,可见“肝细胞排列拥挤、紊乱,有明显的郁胆,肝小叶内炎症不甚明显,有少量的点灶状坏死,汇管区扩大,有较多炎细胞浸润,可见碎片样坏死”。病理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中)。
, 百拇医药
    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症瘀胆型)

    诊治经过:给予单纯凉血活血中药(赤芍、葛根、丹参等)治疗4周,TBil升至407μmol/L,重新进行辨证发现胃脘有振水声。舌质暗,苔黄腻,舌下脉增粗延长,脉弦。

    辨证:血瘀血热 脾虚湿困

    治则:凉血活血 温化水湿

    方药:原方加桂枝、茯苓

    服上方1周后,食欲增加,瘙痒减轻,TBil 282 μmol/L。守方治疗70余天,TBil降至正常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点评:慢性瘀胆型肝炎有饮停心下证者约占39%。本例患者用单纯凉血活血中药治疗4周黄疸不退,重新辨证后针对胃脘振水声,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1周后胆红素开始下降。临床实践证明有饮停心下证者,单用凉血活血之品不足以使黄疸消退,必须加用桂枝、茯苓方可使黄疸消退。④, 百拇医药(贺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