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信息
编号:10256740
中医治疗SARS的点滴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04期
     尹新中(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我们4月25日进入天津肺科医院,治疗35名患者中,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21岁,发病潜伏期集中在4~7天之内。我们在中医治疗SARS中积累了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一、对临床中一些现象的认识

    1.热型不固定:由于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绝大多数病人未出现壮热,或体温正常,或见类似湿温的身热不扬,或为日晡潮热、午后热甚,亦有表现为五心烦热或低热不除,但都有从低到高的发热过程。

    2.精神症状突出:有抑郁寡欢、情绪波动、恐惧焦虑、敏感多疑等。

    3.当肺系症状出现后,咳少喘憋多,痰少短气胸闷多且动则为甚。

    因此,笔者认为由于SARS症状表现的非特异性及最初的探索性治疗,导致SARS临床表现不确定,SARS病的中医治疗,若单以外感热病的卫气营血传变或湿温热病演变辨证,不能尽循其规,应该结合八纲辨证,运用脏腑与气血津液辨证来定位定性。如此应确定SAR的病因是疫疠毒邪与七情过度所致,治疗当祛邪解毒、调理气机、平肝泄热。

    二、中医治疗应重点关注的方面

    1.情志:《素问·上古天真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与免疫调节功能和生理防御机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SARS病人的情绪表现,是疾病发生发展乃至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调理气机、平肝泄热可调动人体免疫调节机能、抵御疾病、缩短治疗周期,这是疾病好转的关键。

    2.舌诊:由于使用激素,导致热型的不确定性和临床症状的多样化,使中医辨证变得棘手,但此时舌诊尤显重要。SARS患者临床常见舌边尖红赤,说明肝经郁热、心火炽盛,因此在各期治疗常法之中,融进调畅气机、平肝泄热法,可以导热外出,使热毒、湿毒、瘀毒之邪有出处,正气有望恢复。

    3.病位:SARS致病主要病位在肺,但从临床表现看,有气逆于上之咳喘,有气停于中之痞呕纳呆,有气阻于下之秘、癃、淋,也有气行不周的痛、沉、酸胀等。因此要在各期证治中宣畅气机,或肃降肺气,或行气通腑,或降气平肝,或泄胃化湿等,以利疗效。

    4.传变: SARS病人情怀不畅,就会直接影响到其他脏腑,使疾病变得复杂。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机逆乱,伤及脾土,则脾失运化,湿热蕴结;肝胃失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肝气有余,化火伤阴则病情深重;木火刑金,肺失肃降,肺系症状绵长。因此,调畅气机,则血活湿祛,肝气得舒,脾胃复常,湿热可解,胃气和顺,诸症渐退。

    另外,SARS各期可不同程度出现默默不欲饮食、纳少腹满、胃胀、便秘、腹泻、大便不畅或四肢倦怠、面色萎黄等症状,用药时可加理气化湿、和胃宽中、运脾通腑、调和肝脾等药。, 百拇医药(赵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