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信息
编号:10315256
夏季警惕无感觉中风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2日 《健康时报》 2003.06.12
     医学研究证明,气温过低与过高都与发生中风关系密切。每年当温度在0℃以下或32℃以上的时段内,总会出现中老年人中风的发病高峰,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最危险。

    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人体汗液大量蒸发,但其代价是通过皮下血液循环比平常高出数倍的血流量来实现的,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小的重负。这不仅可致血压升高,增加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而且当水分补充不足时,还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黏度骤增而诱发缺血性中风和心肌梗死等。

    暑热时血流量为散热进行重新分配,使有限血液在短时间内纷纷涌向皮肤,这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量的锐减,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因脑动脉硬化原本供血不足的人来说,缺血会进一步加剧,就容易诱发脑梗塞。

    老年人体温中枢调节功能欠灵敏,大脑较迟钝,每当温度上升到32℃以上,相对湿度在80%左右时,才可能感到天气热。本身如有高血压、心脏功能不全及冠心病的老人,很可能会因闷热而导致中风,而出事前常因无感觉而疏于防范。

    酷夏预防热中风,首先要注意住房应保持阴凉通风,配置降温设备并减少过多的活动等。其次要常饮水,夏天出汗多,老年人常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而又不自觉,所以,老年人每天应保持饮水1000毫升左右,汗多还应随时多饮。如能在半夜或清晨适量饮水,可有助于保证充足的血容量并使血液稀释,对防止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十分有益。

    另外,不饥莫强食,也是预防对策之一。天热时,人的皮下循环血量增加会使胃肠血流量相对减少,一般老年人食欲欠佳,这属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只要有适量的鱼、蛋、豆类等高蛋白食品作保证,加上有较充足的绿叶蔬菜、水果,就是很好的营养保健饮食。

    平时,应特别重视中风先兆,如天气本不太热,有的老年人突然自己感到很热,常可能是中风的信号。老人如果忽然出现症状轻微或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和眼花以及半身麻木、肢体异常等,切勿认为这仅仅是睡眠不好或劳累所致,这也可能是中风的先兆。

    (蒲昭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