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7期
编号:10395016
粪石嵌塞13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7-1075-02

    粪石嵌塞是便秘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大便在直肠内结聚成坚硬的粪团,而无法排出的病症。笔者近年收治13例此类患者,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例病人中女5例,男8例。年龄12~73岁。其中一位12岁女性患者为聋哑学校学生,其他12例均为老龄患者,年龄58~73岁。其中10例老龄患者均有便秘病史,病程0.5~10年不等,并经常服用导泻剂或应用开塞露维持排便。其中有6例患者在发病前有因病卧床史。不排便7~23天。

    1.2 临床表现 除1例聋哑儿外,均述数日未便,肛门坠胀欲便,频频临厕,但无便排出,或仅排出粪水,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其中1例述肛门内如有“活塞”,每当欲便蹲下,则有物下行堵于肛门,仅流出少量清稀粪水,站立或平卧后则堵塞物上行。

    1.3 治疗方法与结果 所有患者均用手指或配合止血钳松解粪石,使粪石松解成为能于肛门取出或排出之大小,然后手法取出。如粪石较大,松解较困难者,则采用局麻并手法扩肛,然后再行粪石松解。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排便。

    2 讨论

    除聋哑儿外,此类患者在数日不大便后,均应用导泻剂,但均未排出成形便,或仅排出清稀粪水,且便出粪水后便意不减。所以见临床表现如此者,应考虑本病之可能。

    在报道的13例患者中,除1例聋哑儿因不能陈述致数日未排便而形成粪石嵌塞外,有10例有慢性便秘病史,可见粪石嵌塞多继发于慢性便秘的患者。另外有6例在发病前有因病卧床史,可见久卧可致肠道蠕动更缓,使粪便不能及时排出,水分过度吸收而形成粪石。所以对于便秘病人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多日不能排便。同时根据年龄体质特点,适当增加活动也能避免本病的发生。便秘病人因排便困难而长期服用导泻剂,导致肠道对导泻剂产生依赖,一旦停用导泻剂则肠道蠕动过缓,而致粪便不能排出。所以对于便秘病人强调在治疗用药的同时,应食用富含纤维素类食物,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并且养成晨起排便的习惯。上述病人在粪石松解排出后,经过用药及生活指导,便秘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本病的诊断一般应用肛门镜、指诊即可明确诊断。其中1例患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内有形状不规则,质硬之约10cm×8cm×8cm之肿物,考虑为直肠肿瘤,检查中请我科会诊,通过指诊诊为“粪石嵌塞”。

    从治疗上看其中有5例患者来诊前已经过灌肠治疗,但仍不能排出粪石。这是因为粪石积聚已久,质地较硬,且粪块较大,不能自然排出。所以必须松解之后方能取出或排出。另外在配合止血钳松解粪石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直肠,故操作要小心谨慎。

    本病患者多伴有明显的焦虑和痛苦,况粪石在体内存积越久,则水分吸收越多,粪石体积越大,病人的痛苦也就越严重。所以本病一经确诊,应立刻给予及时的治疗,以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单位:067000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编辑 于少伟), http://www.100md.com(刘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