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19689
空竹抖出好身板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27日 《健康时报》 2003.11.27
空竹抖出好身板(附图片1张)

     编者按:本报上期头版照片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许多读者想进一步了解王丽云的有关情况。日前的一个清晨,记者特意去采访了她。

    抖空竹确是一项“技术活”,没点儿基本功是不行的,人们不是常常在观看杂技表演时才看到这样的节目吗?没错,64岁的王丽云大妈过去可是地道的杂技演员,而且是祖孙三辈学杂技。

    王丽云晨练的固定场所在北京市天桥北里附近,每天早晨她练功时,总会引来很多人围观。隔着人墙,记者领略了她的绝技:只见她身轻如燕,下蹲、起身、转体、空翻,在完成以上动作的同时,手中的空竹像受到磁铁吸引似的,随她的双手在转动,还不时地被抛向四五米高的空中。对于一位60多岁的人来说,要达到如此的灵活和反应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王丽云说,其实,她差不多已经有30年没有抖空竹了,她原是北京园林局文工团杂技队的演员,最拿手的绝活便是抖空竹,当时算是团里的“台柱子”。她还记得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情形,那时她只有17岁,傻里傻气地往2000多人的大厅前面一站,窘得一连来了好几个90度的标准鞠躬,引得台下哈哈大笑。万幸的是,她那天虽然紧张慌乱但却没有出现任何失误,演出首告成功。这是她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如今提起来她仍忍不住地乐。

    原先年轻时表演用的“家什”早已成为历史的纪念,近年来想起抖空竹,是因为在北京街头不时能看到这样锻炼的人,于是又勾起了她尘封已久的记忆。再说现在已经退休了,老人都有个自己的晨练项目,她心想就选择这个吧。看来年轻时的苦功夫没有白下,这不,没练多久就上道了,不明端详的群众都说她比专业杂技演员抖得还要好。

    抖空竹该算是她祖传的一门技艺,王丽云说,旧社会打她爷爷、奶奶辈起就开始了,那时主要是走江湖挣口饭吃,后来传给了父亲,随后又传给了她,她嫁了个丈夫是中国杂技团的专业演员,现在她的儿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丽云向记者细细讲述抖空竹的门道以及此项运动带给她的种种身心愉悦:抖空竹的过程中整个身体都在动,手脚要配合相当默契,反应要快,眼睛要准,像“使腰串”的动作,弯腰下蹲的同时,空竹要在腰间走好几圈,再像“胳膊串”、“腿串”等都是如此,而“扑蝴蝶”、“过桥”、“摆荷叶”、“回头望月”等动作就更难了,更需要快速反应,这还不够,尤其还需要好的眼力。王丽云透露说,不知道是不是跟她抖空竹有关系,直到现在她依然耳聪目明,双眼视力均为1.5。

    王丽云空竹抖得潇洒飘逸,远近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着实不少,可她却一直不敢收徒弟,她说担心收了徒弟后会不自由。,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王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