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2742
双胞胎重返有声世界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27日 《健康时报》 2004.05.27
     6岁的平平和安安是孪生姐妹,每天她俩都结伴到北京西城的丰盛少年之家幼儿艺术班上课,与许多学龄前的孩子一起接受学前教育,还选学了围棋和美术特长班。记者在窗外看着她俩学围棋认真、快乐的样子,很难相信她们都是重度耳聋孩子。

    3年前,平平和安安幸运地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3年后,她们竟能够和正常孩子一起上课学习了。幼儿艺术班的校长许书田说,当时,她们的妈妈找到学校,学校没敢接收,因为没有专门的老师。但妈妈表示,到这里来就是想让她们和正常孩子在一起受教育,为将来回归主流社会打基础。许校长说,经过家长、孩子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她们的学习情况比来的时候有了很大进步。舞跳得不错,学校教的幼儿广播体操,难度较大,她们都能跟得上。应该说,美术、手工是她们的强项。另外,在课外围棋班上学得也不错。根据老师的观察和经验,这两个孩子将来上普通小学没有问题。

    记者了解到,平平和安安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她们曾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聋健合一”班就读过有很大关系。所谓“聋健合一”,就是一些康复比较好的聋孩子和健康孩子在一起学习。这样可以增加聋孩子与健康孩子的交流、沟通,为聋孩子将来进入普通学校读书创造条件。

    经过怎样的康复训练,聋孩子可以进入普通学校读书呢?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顾问、副研究员万选蓉认为,一是应该有一定的词汇量。二是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与健康人能够交流。三是知识的准备和积累应与健康孩子接近。四是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推荐到“聋健合一”班随班就读。即使这样,也还要不时地继续得到老师的个别辅导,纠正不正确的发音,慢慢拉近与健康孩子的差距。

    上普通学校以前,最重要的准备应该是什么呢?

    万选蓉提醒聋儿家长:上学前一定要有一个过渡和适应期,具体还要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准备,孩子要尽量外向,乐于与人交流和沟通,这是最重要的。当然,语言的学习和知识的准备也是必要的。即便孩子上了普通学校,家长的辅导、培训还是要加强,家庭康复还是很重要的。大约在孩子上了中学,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后,家长的负担才会稍微轻些。

    编后

    平平和安安在北京协和医院植入人工耳蜗时,记者曾在现场采访,当时是5月份,专家说六一节前后她们将听到声音。经过三年的康复,今年六一节前夕再次见到她们时,她们已经能够和健康的孩子一起学习了,这委实令人高兴。对患有残疾的孩子,我们的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这种关怀,不光是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医治她们的身体,更需要赋予他们与健康孩子同样的权利,让他们和健康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快乐成长。所以,我们应该向平平和安安的父母致敬,他们的选择使孩子摆脱了残疾的阴影,勇敢地和健康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应该向老师们致敬,他们的努力使平平和安安在人生路上又迈出踏实的一步。我想,这个六一节,平平和安安是真正快乐的。,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赵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