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0550070
《内经》五脏概念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23期
一、五脏概念的历史演变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在《内经》中,它是生命活动的主体。《灵枢》有〈本脏〉篇,即以脏腑为本的意思。而五脏又是脏腑的主体,被称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中枢。因而学习与研究中医,首先要掌握五脏概念。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即重视基本概念。昔者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从商品这一“细胞”开始,其法可鉴。今则提出五脏概念的研究题目,运用文献考察、临床验证、实验探索的方法,从历史演变、学术解读、科学内涵进行探讨,为中医研究与发展做基础工作。

    一、五脏概念的历史演变

    (一)演变

    1、解剖直观,形成五脏概念的本始含义

    医学理论源于对生命体的直接观察,这便是最早的解剖学知识。古人通过屠宰动物做牺牲、战争与刑罚杀戮,或者有目的的医学解剖,了解人体内外的形态结构。如《史记·殷本纪》说纣王“剖比干,观其心”“刳妊者,观其胎产”;《汉书·王莽传》记载医生与七巧屠剖解叛军头目“量度五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

    以为治病参考。《灵枢·经水》更明确说“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因此,古人早就知道从解剖实体研究生命体,古代文献也多有关于人体器官的记载,如甲骨文、金文的心字为心,心形,中有血;《灵枢》的骨度、经脉等篇记载了全身骨骼筋脉及各种自然标志;肠胃篇记载了消化道解剖形态、长度,误刺重要脏器后的严重后果。《难经》进一步记载五脏六腑形态、长短、重量等等。这些都说明,五脏概念的本始含义是依据解剖实体观察而来的。

    通过直观察验,凡是脏腑器官实体与其功能联系显而易见者,便被确定了下来,如目视、耳听、鼻嗅、口味功能,肺的呼吸功能、心与血脉联系以及胃受纳饮食、膀胱贮藏水液与排尿、子宫孕育胎儿功能等等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