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信息
编号:10558862
不是否定是肯定 读“循经感传外周动因激发论”否定“中枢兴奋扩散论”有感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37期
     薛崇成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第三届国际传统医学大会上胡翔龙教授等撰写并宣读的《从刺激穴位时大脑皮层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的空间分布探讨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论文,从刺激穴位时大脑皮层体觉诱发反应地形图的空间分布,探讨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其结论是“循经感传并不是由于‘中枢兴奋扩散’所引起,‘外周动因刺激’才是产生循经感传的决定因素。”胡教授在身躯周围部分,给穴位以刺激,观察大脑体感觉区的大脑生理电学变化,研究循经感传的机理,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循经感传不是中枢扩散,而是周围刺激所产生。”多年前胡教授即认为身体周围部分有产生循经感传的特别结构,在其表面上有神经末梢,当这个结构受刺激时,冲动向上传递,神经末梢依次受刺激,传至大脑,大脑上依次感知,于是循经感传得以发生,但这个假想的结构,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现在找到否文中没有提到。

    笔者是1939年在对肢体缺失者针刺时,注意到经络感觉(即今称之循经感传)出现于没有肢体部位的幻肢上,经过30多年在神经内外科工作时对针灸的研究,得出循经感传的中枢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种系发生而来,是大脑较古老的功能,在大脑中有一种经络模式,受到刺激后,冲动沿经络模式扩延,投射于身躯外周,便成人们感知的循经感传。人类都有循经感传,但因种族与个体的差异,时间、空间和神经当时的机能状态的不同,刺激方式与强度的各殊,出现情况就不一样。于是有人敏感有人不敏感;同一个人,今天出现明天不出现;同一人的同一天,这个穴位容易出现,另一个穴位则不容易出现等。笔者的“中枢论”也被视为“中枢兴奋扩散论”。笔者作出循经感传中枢论的依据是:
, http://www.100md.com
    1.静坐与练气功时,没有身躯周围刺激,出现“任督交通”或经脉循行;

    2.大脑有病变时,出现自发循经感传,病愈后即不再发;

    3.针刺一侧,两侧同经都出现循经感传(未针刺的一侧也出现循经感传);

    4.贾克森氏感觉性癫痫出现这一情况者,笔者已报道,并将其定名为“经络型感觉性癫痫”,为美国癫痫中心收入分类(其后美国也有神经外科医师报道);

    5.脊髓损伤截瘫后,损害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都没有,针刺不能引出循经感传,但损害平面以上针刺,损害平面以下没有感觉的部分可以感知循经感传;

    6.腰椎麻醉后,麻醉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都不能,没有循经感传可以引出,但麻醉平面以上针刺,被麻醉的部分可以感知循经感传;
, 百拇医药
    7.因外伤而截肢者,在他们没有肢体部分的幻肢上,可以有循经感传;

    8.生下来即没有肢体的先天性缺肢者的幻肢上,可以有循经感传(循经感传证明了幻肢的先天发生论,已为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研究幻肢者收入其著作中);

    9.开胸切除肺叶的手术,已打开胸腔,胸壁结构被横切断,在切口上下针刺,循经感传自由通过切口,并无阻断;

    10.大脑病变,皮层感觉丧失者,循经感传仍可存在;若两者都丧失,恢复时,循经感传常先于皮层感觉而恢复。大脑皮层第1感觉区的病变严重者,皮层感觉丧失,无论在周围部分如何刺激,都引不出循经感传;

    11.没有人找到身躯周围部分有如胡教授想象的上述产生循经感传的那种结构,即使找到,也无法否定以上各事实,因为他们都不是胡教授所说的外周动因所引起。

, 百拇医药     基于以上这些事实,笔者才认为大脑上有种系遗传而来的产生循经感传的基础,在一定情况下内外因都能产生循经感传,身躯周围部分的外来刺激到达大脑,出现循经感传;大脑本身的疾病,可以出现循经感传,而且病愈循经感传即不出现;气功也可以出现循经感传,这是精神因素的影响,更无外来刺激。循经感传可出现于幻肢上,可以通过切口,这些事实更表明那里是一定要有周围刺激。循经感传是中枢兴奋的模式扩延。可能因为这种冲动扩延,联系了大脑很多部分,调整了机体的功能,从而达到养生与治病的目的。

    循经感传抗病能力较强,在疾病中大脑功能弱化时易于出现,在种族对比中,开化较低者出现率较高,在气功诱导中容易出现,笔者考虑其为大脑较古老的功能。因为投射到周围部分,有一定的径路,表明在大脑中有一定的扩延模式。循经感传只是中医经络的一部分,不是经络的全部。

    引出循经感传的刺激,可以来自身躯外周部分,也可以是颅内的和大脑本身的,可以是理化的,也可以是精神因素。在一定情况下,没有身躯周围部分的刺激也可以产生,更不是一定要有身躯周围产生循经感传的特殊结构,要刺激它才产生。外周刺激的冲动到达大脑或大脑本身的原因,都可引发循经感传,适宜的刺激更容易引出,出现循经感传,脑电就可出现相应的表现,没有特异性。
, 百拇医药
    胡教授的工作,证明了外部刺激引起循经感传,有相应的脑电变化。至于再用一个新刺激就阻止了循经感传的扩延,也没有特殊意义。大脑正在进行某种活动时,出现一个新刺激,这个新冲动的兴奋对原有活动造成抑制,循经感传冲动在大脑皮层上扩延时,于是停止,投射于外部的感觉自然也停止,这是神经学中很普通的事。笔者有一个自发循经感传的患者,每次用手压或火灸,以阻止其扩延,因为到肘关节以上未被阻止而到头时,便发生癫痫。神经科也常有用此法终止癫痫发作者。日常生活中也会有人有类似体验,比如小便时,突然有个刺激,尿便停止。因而并非外部假想的结构受压,冲动不向内传所致,这点不但否定不了中枢扩延论,且更证明之。

    不仅假想的那种产生“外周循经过程为主导”的物质结构在哪里?是什么?还不知道,就否定“中枢扩延论”,无法使人信服,就是那种循序上传的结构已经找到,也应考虑一下“中枢兴奋扩散论”者所持的依据用周围的刺激如何解释?方才妥当。上面的事例,是否都是外周动因激发,整个肢体都没有了,那种循序上传的结构在哪里?但循经感传还出现于没有肢体的幻肢上,这是外周动因所能解释的么?
, 百拇医药
    针灸所涉及的学理,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神经学,针灸的穴位和神经点与运动点就那么一致,周围与中枢间的关系,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间的关系,体表与内脏间的关系,针灸都已涉及,治疗中取穴的节段性那么明显,一些远距离取穴,似乎无关节段,然而近年来神经学科的研究则在大脑皮层上得到印证,如“四总穴”的“面口合谷收”,面口与合谷穴的关系,已证明是手和面部的大脑上的代表区参错之故。

    孔子强调“格物致知”,“物格而后知致、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孟子强调“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因而格物何等重要,然而格物不是只讲宏观,且更要微观,才能穷其理。整体是各细小部分组成,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处理此一发之牵,如何有全身之宁?不能偏重宏观而忽视微观,宜两者并重。

    笔者以前的研究,现为不同观点者所研究,其结论虽然是否定笔者的论点,但实际上是印证与肯定,这是实事求是的认识而非自饰,相信会有同样认识者。

    作者简介:薛崇成, 1935年拜蒲辅周学医,1939年毕业于四川国医学院本科,1941年又入华西协和大学医科,1948年毕业。从事神经精神科、神经外科与针灸、中医学心理学的研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