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8202
孩子为何把妈妈写成妖魔---母子之间心理情感不能捆绑太紧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30日 《健康时报》 2005.06.30
     在人们心中,母亲的形象是温馨美好的,然而,这些形象却突然被孩子们稚嫩的笔触颠覆了。不久前,在湖北省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中,五年级组的作文题《给我一点时间》,3000名学生不约而同地将妈妈刻画成了“母老虎”、“河东狮吼”、“变色龙”等可怕的形象,以此来发出被妈妈逼着整天做功课,学习压力大,期望妈妈给自己一点时间的心声。

    这些孩子怎么了?在母亲百般关爱和呵护下,何来如此让人心寒的怨言?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唐登华教授认为,借助于某种形式将母亲妖魔化,这种现象目前在青少年儿童中很普遍,它带有一定的情绪化的发泄性质,表明这类青少年儿童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原因就是母子之间在心理情感上捆绑得太紧。

    唐教授说,别以为孩子尚小,再小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兴趣爱好,希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但是,现在的孩子根本就无法拥有这些。例如,目前国家要求对学生减负,但家长能做到的凤毛麒角。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总是不断地往孩子稚嫩的身心上加压,即使是节假日,也被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所侵占,而这段时光本应是人一生中最无忧无虑,最为幸福的时光。长此以往,孩子们怎能没有怨言,而始作俑者———家长尤其是母亲,在孩子们的心中自然会被丑化。

    形象被丑化并非最可怕,可怕的是当孩子们长期积聚的怨恨情绪一旦爆发,很容易失控,出现冲动行为,造成离家出走、违法乱纪甚至暴力事件的发生等严重后果。

    不久前,唐教授接受了一对父母的咨询,他们19岁的女儿突然离家出走了,原因很简单:女儿刚刚高考完,和同学们出去玩,一时高兴玩得超过了夜里11点,结果回家后被父母痛骂。原本乖巧听话的女儿做出了让父母意想不到的举动,离家出走了,三天没有回家。唐教授说,这是典型的情绪失控。

    因此,唐教授建议家长,把童年还给孩子们,给他们一点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一点发展自我的空间,只要他不违法乱纪,不伤害自己就可以。其次,父母亲应在孩子小时候对孩子多加约束,因为这时他没有自理能力,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就应把这种外在约束的机制逐渐转变为内在的自我约束,让他“凡事为父母而做”的观点变成“凡事其实是为自己在做”的观点。此外,要善于制造小机会,非原则性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做主、尝试。, 百拇医药(熊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