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2期
编号:10707603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2期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岁。腿疼4月余,曾于卫生院诊为“生长痛”。因右下肢无力1天,伴发热5h来院就诊,于2004年8月6日以“右下肢无力原因待查”收入院。

    体检:T40℃,P115次/min,R24次/min,神志清,精神差,热病容,全身皮肤粘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外观无畸形,颈松,腹软,肝脾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浮肿。右下肢足外翻,右膝腱反射减弱。左下肢生理反射正常。血RT:HGB94g/L,WBC8.3×10 9 /L,G46%,L43%,M11%,ESR5mm/h,ASO(-),RF(+)。X线检查:右膝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关节附近呈现骨膜炎,诊为“滑膜炎”。

    据以上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治疗:口服护彤、羚羊粉,静推氟美松退热。静滴病毒唑、青霉素、丹参,以抗病毒、消炎、活血。期间,患儿曾出现惊厥、抽搐,抢救后症状缓解。后加用扶他林,以抗风湿、消炎、镇痛及解热,结合针灸理疗,治疗8天,患儿病情明显好转,四肢活动自如,体温正常,RF(-)。遂出院。1月后复查,RF(弱+),患儿活动尚可,嘱继续治疗。

    

    2 讨论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儿童时期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国外发病率均为113/10万。其病因尚不明确,很多资料证实,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与本病的发生有关。JRA按起病形式、临床经过和预后不同,可分为3型:(1)全身型;(2)多关节炎型;(3)少关节炎型,但本型好发年龄常大于8岁,幼儿少见,如本病例。JRA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采用排除诊断法。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一般采用医疗体育、理疗等可减轻关节强直和软组织挛缩。抗JRA药物有:(1)水杨酸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2)甲氨蝶呤;(3)羟基氯喹;(4)糖皮质激素;(5)免疫抑制剂;(6)青霉胺等。经适当处理的患儿的75%可免于致残。

    (编辑林 嘉)

    作者单位:272501山东省汶上县中医院, 百拇医药(郭伟 张广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