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1130879
谈辨病与辨证(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77期
病证结合,标本兼治
     病证结合

    标本兼治


    房师指出,病与证是我们认识疾病时,采取一纵一横的视角得出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每一个具体的西医或中医病名是医学上对该疾病全过程的特点(病因、病机、主要临床表现)与规律(演变趋势、转归、预后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与抽象,是对该疾病的本质认识。证代表疾病当前所处阶段的病理状态,只能反映疾病过程中全部病机的一部分,因而也就不是病机实体的全部信息,只是呈现的一个横断面。《金匮要略》中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明白地告诉人们在治疗时要针对疾病的变化规律,而不一定局限于病的某个阶段。中医的辨证是在识病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辨病明确,才能识证分明。诚如宋代名医朱肱在《南阳活人书》中所说,诊治疾病必须“名定而实辨”,“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反复疑虑,而处病不差矣。”辨病是认识疾病的总体,辨证则是认识疾病的局部。一个病有一个病的内在规律,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出现各种不同的证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