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14763
上海中医药大学加快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建设(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49期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

    上海中医药大学加快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建设(二)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中,把教学、科研、医疗、产业等与中医药文化结合起来,将其作为学校的建设目标和系统工程来搞。主抓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工作、时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的张建中介绍说,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建设主要抓六个方面。

    文化品牌建设上形成有影响力的产品

    该校文化品牌建设主要有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百草园、中医药文化杂志、校园环境文化等,现已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作为上海市政府科普实施工程项目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面积6400多平方米,三个层面的展区轮流展出2万多件藏品,是目前国内行业博物馆和高校博物馆中条件最为优越的一家。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4万名中外参观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准备将其列入国家中医药传承教育示范基地,对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百草园集中展示区面积约8600平方米,种植各种中草药植物300余种,融景观、科普和教学为一体,体现了生态校园的和谐本质,同时也是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中医药文化》杂志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研究与宣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上,进行了中医药文化艺术环境雕塑、文化上墙等项目,已建成“气韵”、“大地金针”、“青铜鼎”、“名医长廊”等项目,完成了黄帝、岐伯、华佗、孙思邈、神农、张仲景、扁鹊等古代中医名家的雕塑,在南大门、东大门等建筑上体现了中医药文化韵味。“名医长廊”集中介绍了近代以来上海的50名中医名家、大师,成为年轻一代中医学习的典范。

    文化学术活动丰富多彩

    关于文化学术活动,张建中书记如数家珍。他说,为形成传统中医品牌,学校重视名中医、名师工作室建设,现已建立了30个名中医工作室和16个名师研究室,这是体现中医成才规律的培养模式之一,是传承名医名师学术道德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中医文化传承的一种成功尝试。今后还要在名科、名医、名药、名院的培育以及传统中医病房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做出成绩,使中医的传统特色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 百拇医药
    在学术活动方面,注重服务社会的功能,举办有一定影响的开放式学术活动。学校近年来举办了一批国际性学术会议、博览会、论坛等,在学术界及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结合50周年校庆,开展名老中医系列学术讲座,举办针灸、气功、中医药工程等国际性学术会议,以及国际中医药博览会、国际中医药“张江论坛”等活动。

    在文化活动方面,该校举办了主题为“中医使生命更健康”的首届张江中医药文化节、驻沪使节中医文化行和大学生学术节等,开展了中医专家进社区健康咨询服务活动、中医文化与健康系列讲座等。

    通过整合附属医院和二级学院的人才和文化活动,提炼医院文化特点,使该校的5家医院形成统一的医院文化品牌。

    该校开展的养生保健文化活动,就是利用专业优势,发挥附属医院专科专病的优势和特色,举办养生保健系列讲座等,向广大民众传递四季养生新观念。连续几年他们与社区一起举办中医膏方节,名老中医走近民众提供膏方服务,以膏方带动健康产业。他们还运用电视媒体普及中医养生文化,策划中医饮食文化电视节目,推广和普及武术健身等。
, http://www.100md.com
    整合资源建设文化平台

    该校通过《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药文化杂志》、大学出版社等编辑出版各类图书和电子出版物,运用校报、橱窗等进行文化宣传,传递文化内涵。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通过建立医学教育教学视频点播平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信息平台、科技专家论坛视频库、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工程等体现中医药文化元素。

    中医药文化网站开设文化长廊、文化典藏、杏林春晓等栏目,融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等为一体,并与相关文化网站链接,旨在普及中医药文化,提供文化服务。同时运用多种方式,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引起了社会关注。他们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络和沟通,运用新闻传播、广告、网络等方式,搭建文化宣传平台,形成文化传播长效机制。

    为配合名中医、名师工作室建设,该校有计划地宣传中医药文化代表人物,介绍中医名家的成才之路、学术成就、高尚风范等,并推荐中医名家到电视台“东方讲坛”等栏目制作专题节目。还拍摄中医药文化发展史等系列宣传片、文化活动纪录片等。
, 百拇医药
    深入调研进行中医药文化研究

    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文化调研是研究中医药文化体系形成的基础。该校通过资料整理、访谈、问卷等方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挖掘和分析中医文化渊源、文化内涵、文化元素、文化类型、文化一致性和差异性,定位中医文化的发展方向,为中医文化体系的提炼、文化的提升和执行提供全面详实、客观准确的基础信息。

    在50周年校庆活动中,学校图书馆出版了一批孤抄珍本;为裘沛然教授等一批老专家出版了学术专著;汇集了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了论文集;邀请文化名人走进校园,与学生交流对话。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研究和活动,有序推进了学校各项文化建设工作。

    大学生素质教育从三点抓起

    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从推进素质教育、形成素质教育新机制和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入手。如在大学生中继续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大学生基本行为规范管理措施,开展公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树立责任心、道德观,用先进文化武装大学生头脑,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载体,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以中国哲学、文学、史学为基础,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发展史等为内容,开设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医药文化选修课程,开展中医药文化系列讲座,提升人文修养。
, http://www.100md.com
    通过有效运作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

    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资源优势,通过有效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使具有鲜明特色和生命力的中医药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整合文化产品资源、文化产业项目,把能够进行产业化和市场经营的项目拿出来,借助外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运作,形成文化产业项目运作平台。发挥大学地处张江药谷的优势,与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产业链,带动区域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

    张建中说,通过基地建设,该校最主要的成果在三个方面:一是出人才,二是在学术上形成氛围,三是提高师生们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提高中医药文化水平。他们还注重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辐射效应,不但在校园中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还扩展到社会。如学生从校园进入社会、社区,传播中医药文化,这样既培养了人才,又服务了社会。再如博物馆,也要拓展社会服务面,供社会使用,反过来也得到了社会的支持,有多方面资金支持基地建设。, http://www.100md.com(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