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34841
杨丽娟疯狂追刘德华13年,老父亲跳海身亡!近期杨丽娟事件一直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现代人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用新著《女心理师》一书告诉人们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9日 《健康时报》 2007.04.09
     图片说明:

    毕淑敏于200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成为一名注册心理咨询师。图为她在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故居参观。

    图片说明:

    《女心理师》简介

    作品以女心理师贺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在她和丈夫、情人与心理学权威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中,穿插了若干来访者的故事,深入探索了当代人的心理困惑及突围之路。《女心理师》一书共分上下两册,下册即将于4月中旬面市。

    阅读提示

    每个人都会遭遇到心理问题,毕淑敏在《女心理师》一书中告诉我们:要学会克制负面情绪的蔓延,让正面情绪“控股”,成为人生的主导。即便是遭遇到严重的心理危机,无法自拔,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心理医生会利用各种方法,让咨询者的坏情绪得以有效发泄,然后再帮助其对具体事情进行正确判断,从而走出困境。
, http://www.100md.com
    “空椅子”帮咨询者发泄

    健康时报:您做了几年的心理咨询师,您在书中所说的故事是来自于真实的事件吗?

    毕:在我当心理咨询师的这几年,来我这儿咨询的至少有100对离婚的夫妇,我在小说中写的离婚夫妇,我可以保证说,它不是这100对中任何一对的真实的临摹,但一定是和这100对都有关系的。

    心理学是助人并自助的,即先帮助当事人看清自己的现状,告诉他这种情况之下的各种可能性,由他自己去做一个选择。就拿我在小说中提到的一个故事来说。乌海是一位副市长,出差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死亡,在给他开追悼会之前,妻子李芝明发现,乌海当时是要赴一个情人的约会。李芝明愤怒难奈,准备在乌海的追悼会上向所有人透露其夫之死的真相。但这样做,乌海的形象被粉碎,自己会被所有的人指点,成为一则桃色新闻的主角……固然乌海的不忠诚对李芝明造成了损害,但是新的损害会继续发生。
, 百拇医药
    李芝明找到了心理师,心理师首先用“空椅子”的技术让李芝明痛快地发泄——在咨询室里摆上一把椅子,假设它就是乌海,假设他还活着,让李芝明指着这个椅子破口大骂,把痛苦、委屈和愤怒全部释放出来。宣泄完了,心理师告诉冷静下来的李芝明,下一步的决策还得由她自己来做——如何做才能让活着的人过一种安宁体面的生活,这样波动最小,人没必要给自己制造更多的痛苦出来。

    健康时报:但是人有时候会陷进痛苦中难以自拔,被痛苦冲昏了头脑,不计后果地做出一些事。

    毕:心理师的责任之一就是把这些后果提示出来。

    让光明的一面“控股”

    健康时报:您写《心理师》这本书的动因是什么?

    毕:中国人太需要心理医生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在2亿到3亿之间。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给渴望心灵交流的人一点点帮助。
, 百拇医药
    健康时报:的确,读您的书感觉是在和很多个心理医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是不是据此就可以说,我们在遭遇心灵困扰时,找几本励志类的书看看就能解决问题了?

    毕:不是这样的。人们在遇到负面情绪时,首先应警觉起来,要知道它是一种心理问题,不要回避。

    有些心理素质比较好的人,或危机程度不太严重的人,可以通过反思或者和朋友之间的交流,或者通过阅读,或其他排解和宣泄的方式,像音乐、绘画等文学艺术的形式得到某种心灵的舒缓。但危机的程度比较严重时,这种方式就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必须要有专业人士的干预。

    健康时报:但专业人士也未必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当心理医生面对一些个案时,您写出了他们的无助和茫然。比如您在小说中提到,有一位女性进行了心理咨询,回家后反而自杀了。我看到这一情节后内心一惊,如果连心理师都无能为力,那就没有希望了。您为什么要这样写?

, 百拇医药     毕:现实是怎样我就怎样写。我觉得人性是非常复杂的,人性中光明的一面可能是51%,幽暗的一面是49%就已经很不错了,这就已经是占了一个“控股”的局面了。我不是一个特别悲观的人,但也不赞成盲目乐观,我们看到了这些阴暗的地方,知道了人性的弱点,但是人生依然还是有希望的。

    其实心理疾患和生理疾患一样,也有轻重之分。比如感冒,喝点姜糖水,捂上被子睡一觉可能就好了。但严重的如癌症,医生也束手无策。心理疾病也一样。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一个女孩是刘德华的“粉丝”,为了和偶像见上一面费尽心机,当她如愿以偿时,其父却因对女儿过于失望而跳海自杀了;还有张国荣,我相信他在自杀前肯定接受过抗抑郁的治疗,但仍然是走上了不归路,所以我想,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样能毁掉生命。

    我不认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挽救过来,我们只能尽力去做,不断探索,就像癌症一样,有时尽力而为后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我们现在有很多对生命价值和人生的讨论和描述,都希望能够给人以光明和振作,但我觉得振作和光明不是一味地靠说生活的美好,说某某是阳光女孩、阳光男孩等等,其实那些都是胡说,现实中根本就不可能。人生是如此复杂,人性的幽暗处是如此丰富,如果给人们许诺了这样一个虚幻的快乐图景,它一旦破灭后,孳生出的绝望和被欺骗的沮丧感觉,反而会让他对整个人生的意义都产生怀疑。
, 百拇医药
    我也会有心理问题

    健康时报:您认为一个光明情绪占了51%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对于一个心理师来说,他(她)每天面对的都是负面情绪,那么他(她)的光明情绪是否还可以“控股”?

    毕: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控股”,否则她就无法帮助别人了。

    健康时报:您自己有没有经历过心理方面的问题呢?您是如何自我治疗的呢?

    毕:我也会有心理问题,如果在我的能力之内,我会努力加以调整。当然,首先是觉察,敏锐地感知自己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如果问题的严重和复杂超出了自我调整的能力,我会寻求别人的帮助。

    健康时报:美国有规定,心理师工作6个月后,他(她)必须进行心理治疗。对此规定您怎么看?

    毕:心理师每天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对自身也有不好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会在此书下册集中展现,女心理师到后来就将近崩溃了。
, 百拇医药
    健康时报:对于处于压力中的人,您有哪些建议?

    毕:压力有双面性。如果一点压力都没有,人就没有活力了。血压太低、电压太低,都会影响人的健康和电器的效率。但要学会把压力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要有缓释压力的方法。我觉得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当的运动和放松,都是对抗焦虑的好方法。很多人的焦虑来自对自己要求太完美了。不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在书中也写了,凡是人间的事物都是不完美的。

    “信任”让疗效更好

    健康时报:您在书中提到,“心理师术业有专攻,有的擅长亲子关系,有的擅长两性关系,有的擅长职业生涯设计”。那么人们在准备求助心理医生时,应该如何选择?

    毕:对心理医生也应该像对老师和对其他医生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从业者都无懈可击。没有哪个行业是保险箱,不是所有的从业人员都毫无瑕疵。
, 百拇医药
    来访者同心理医生最初的几次见面,会让来访者有一个初步判断:你值不值得我信任,你的水准能否让我把心里话更多地坦露出来。如果感觉不好你可以换医生。

    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遇到一个心理医生不能让你信任,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心理医生都不值得你信任。最好先了解一个这个心理医生的背景,包括学习的背景,从业的背景等,这种了解可以增加你对这位心理医生的信任。

    健康时报:您是如何取得咨询者信任的?听说您的心理诊所很受欢迎,能透露一下您的独家秘笈吗?

    毕:没什么秘笈。无论哪个心理医生,都先要和来访者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这在很多心理医生那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你从来不认识这个心理医生,你肯定会和他有一个陌生、试探、察言观色、一点点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会耗费相当多的时间。

    但对我而言则相对容易些,因为他们在来这里以前大多看过我的小说,来访者给予我的信任使得疗效比较好,他会觉得是毕淑敏的能力特别强,其实我知道,正是由于他们的充分信任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http://www.100md.com(薛京 王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