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2016
编号:13818335
基于2014-2019年室间质评数据的我国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发展现状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5日 《中国药房》 202016
     2.3.2 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CYP2C19)多态性检测 氯吡格雷为前体药物,在肝脏通过CYP2C19等CYP酶系氧化后再经水解形成活性代谢产物而发挥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相比一般患者,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的患者体内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浓度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减弱,严重影响氯吡格雷的疗效与安全性。2010年,美国FDA在氯吡格雷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提醒应用氯吡格雷后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与CYP2C19 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有关[14-15]。CPIC发布的指南建议,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的患者可选择将剂量递增或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携带CYP2C19*17/*17 或*1/*17 基因型的患者因出血风险增加,需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出血事件[15-16]。参考上述指南,医师与临床药师可依据相关基因检测结果与患者个体信息制订临床用药方案。我国从2016年开始开展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CYP2C19)多态性检测的EQA项目。截至2019年底,氯吡格雷藥物代谢基因多态性检测EQA项目参评实验室数量及使用的检测方法统计见表6。由表6可见,参与氯吡格雷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检测EQA项目并回报结果的实验室数从2016年的124个增长至2019年的374.5个;各实验室使用较多的检测方法为实时荧光PCR法(定性)(405个)和PCR-芯片杂交法(241.5个)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