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21期
编号:12638387
基于表型性状和药材品质的8个贵州太子参品系的筛选与评价(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21期
     2.3 产量性状分析

    2.3.1 变异性分析 太子参8个株系的8个产量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各个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除折干率小于10%外,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产量,其次是地下生物量和单株块根数,分别为34.43%,32.99%,25.07%。总体来看,太子参不同株系之间的产量性状差异明显,可从中筛选出产量性状优良株系。

    2.3.2 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F1主因子中各变量的特征值向量最大值为单株块根数(0.932),其次为地下生物量(0.902)和单株产量(0.876),故F1主因子可视为产量因子。在高产育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产量因子,故F1主因子应该越大越好。F2主因子中各变量的特征值向量最大值为单个块根鲜重(0.867),故F2主因子分可视为单个块根重因子。由各产量性状载荷值可看出,随着单个块根鲜重的增加,产量也会提高。所以F2主因子越大越好。F3主因子中各变量特征值最大的为折干率,故F3主因子可以视为折干率因子。其他性状如块根粗也有一定的载荷值,但是为负值,这说明在选育折干率因子的太子参时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