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2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3174425
刻录声音的历史(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百科知识》2012年第24期
     光盘CD机时代

    继磁带录音风靡全球后,1979年,荷兰飞利浦公司首次展示了CD光盘系统,这标志着一种新的存储媒介——高密度光盘诞生。高密度光盘是一种不同于磁性载体的光学存储介质,它是利用盘内一圈圈螺旋形排列的小坑槽来记录信息的。光盘的录音原理是:先将外来的声音信号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变成脉冲信号去控制激光束,使激光束按照脉冲信号的规律发射出去,经过光学系统聚集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原盘上,原盘在主轴电动机的带动下运动,激光束便在光盘的信息轨道上打下一系列坑槽。这些坑槽的长度及间隔与控制脉冲相对应,即包含了所要记录的声音信息。当播放光盘的信息时,就是在一个激光头的照射下,通过检测光盘坑槽的反射光束来拾取信息。光盘刻录中数字技术的引入,有效避免了信号的干扰和噪声的困扰,所储存的音频信息干净且不会失真。可以说,CD光盘的出现,在音乐产业引导了一场技术革命,其出众的音质以及耐损性,标志着数码音乐时代的开启。20世纪80年代,持续更新换代的CD、MD、DVD等数字载体不仅在音质上不断出现新的飞跃,并且其存储容量越来越大,体积却可以做得越来越小。如1979年诞生的第一款CD光盘,直径为12厘米,可以存储74分钟的高保真音频信号,这和一盘普通磁带的容量接近;而到了90年代,飞利浦研发推出的DVD光盘容量达到4.7GB,可以存储接近1000首流行歌曲。1986年,CD机销量首次超过录音机;1988年,CD光盘的销量首次超过磁带。步入21世纪,磁带录音机终于淹没在宏大的技术革新浪潮中,存封在人们的记忆里。

    数字信息时代

    然而,风光无限的CD光盘也只是红红火火了二十几年,从2005年开始,CD介质的音乐销量开始明显下降。这是缘于在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互联网技术异军突起,MP3等在线传播方式发展迅速;同时,由于个人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存储能力的不断增大,各种录音软件和相关硬件设备的普及,音乐制作机构开始走向工作室化和个人化。很多音乐家、音乐学子和音乐爱好者在自己的家里或者教室琴房里就可以随时进行高质量的录音,作为个人参考、相互交流、网络点播甚至交付唱片公司正式出版。

    在当下的数码时代,我们最常见和最常用的录音设备是一种叫做录音笔的数字录音器,它造型如笔形,携带方便,同时拥有激光笔和MP3的相关功能。录音笔的主体是存储器,由于使用了闪存,再加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内核系统,整个产品又小又轻。录音笔的录音原理是通过对模拟信号的采样、编码,将模拟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一定的压缩存储。这种数字信号即使经过多次复制,其声音信息也不会受到损坏,能保持原样不变。

    如今,多样化的移动应用程序让我们的手机、平板电脑随时随地都能录下自己的歌声、谈话,并可立即与朋友分享,录音技术不再只属于一个专有设备,而已经成为了多媒体技术的一部分。留声机、唱片、磁带、光盘……都已经渐成历史,今天最先进的技术可能在几年后就被人遗忘,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谁知道今天的声音明天将存往何处呢?

    【责任编辑】张小萌 (姚丁杨)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