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120885
“零艾滋”的目标与艾滋病的防治(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日 《百科知识》2015年第3期
     为了让全球90%的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得到药物治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协助各国弥合在艾滋病预防和治疗服务方面的区域差距,希望能全面向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暴露于艾滋病病毒的人(如卫生工作者、性工作者)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在中国,获取抗御艾滋病的药物又存在一线药与二三线药的差距。尽管中国从2006年就实现了防治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免费获得抗病毒药物,但是使用的都是基本的一线药物。在中国目前使用的5种一线免费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中,有3种是国产药,另外两种是进口药,而且还没有复合制剂。

    由于一线药物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使艾滋病病毒产生耐药性,因而出现耐药情况后需要换用更好的二线药或三线药,病人就得负担一定的费用。而且,二三线药有专利保护,中国不能生产,只能靠进口,其高昂的价格会让很多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负担不起。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艾滋病防治的区域差距。

    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对专利药仿制生产。但是,仿制专利药有两种条件:一是专利药的保护自然到期,例如,2014年7月1日美国辉瑞公司的万艾可在中国的专利保护到期,国内药物企业可以仿制万艾可;二是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条款,以国家权力强制许可生产抗艾滋病病毒的二三线药物。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当某一国家出现某种特别严重的流行病或全国范围暴发的疾病,使该国公共卫生安全处于紧急或极度紧急状态时,国家有权强制许可生产专利药的仿制药。

    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津巴布韦、加纳、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正是利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相关条款生产抗艾滋病病毒的专利仿制药,其中,巴西在2004年就通过强制许可生产了5种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包括依非韦伦、奈非那韦、洛匹那韦、替诺福韦和阿扎那韦,使得这些药物的价格降低了37%。

    然而,中国在利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条款方面有难处,因为,由于中国落实“四免一关怀”的政策,艾滋病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这一疾病正如在发达国家一样成为一种慢性病,而不像在非洲一些国家那样危及到国家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来由政府宣布强制仿制专利药。如此,就需要想出新的方法。通过对专利法的修订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中国新修订的专利法中已经通过了有关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内容,也许过不了多久,中国仿制二三线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将可能实现。

    提高药物疗效

    在尚无疫苗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提高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效果同样是达到终结艾滋病目标的另一种有力措施。艾滋病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源自何大一发明的“鸡尾酒疗法”,本质上就是利用几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配合使用,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并阻止艾滋病病毒的耐药性。现在,国际上对这种药物搭配治疗的使用正在向高效方向发展,即试验用哪些药物搭配,或用一种新的药物与旧有的哪些药物搭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劳克斯等人对荷兰全国艾滋病病毒队列研究——ATHENA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恩曲他滨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等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效果更好。

    中国是一个艾滋病大国,国外的这些联合用药经验和结果值得中国借鉴。由此,才有可能实现第二个和第三个90%,即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能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和90%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当然,实现第三个90%还要依赖于抗艾滋病药物的有效和更好的抗艾滋病病毒的二三线药物。

    当“3个90%”都能达到时,也才会有72%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才能够基本控制艾滋病疫情。所以,能否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就要看这“3个90%”的目标是否能尽早实现。

    【责任编辑】张田勘 (杨欣)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