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7年第11期
编号:13217635
冬季食补方略:“闭”凉“藏”温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7年第11期
     北风起时,初冬已至。盏盏街灯,为缩手缩脚疾步归家的行人照亮了前路。大家顾不得上了一天班的疲惫,盘算着回家煲一锅冬笋老鸭汤,炖上盅雪梨银耳百合羹帮老人暖身,给孩子驱寒,顺道也给自己的肠胃做一场鲜甜、滋润的“按摩放松”。人的精、气、神离不开饮食的滋养,在寒冷的气候里则更需要用具有补益功效的食物来补嘴空、祛病痛、暖人心。本期,编辑部策划“抗寒强体‘新煮意’”专题内容,针对现代人的身体特点与养生需求,从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营养学两个角度跟您聊聊这冬补的科学新吃法,推荐几道简单易学、好吃健康的家常菜,帮您丰富冬日餐桌。

    “冬”字最初的含义是“到头”“终了”,后被用来借指四季中的最后一个季节——冬季。东汉许慎《说文》载“冬,四时尽也”。“冬”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一段绳子的两头都打上了结(两个圆圈,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写法),形象地表示“一段结绳记事的结束”。

    到小篆时,“冬”字底下加了个“仌(冰)”字,更加突出了冬季滴水结冰的气候特征,寒气袭人之态跃然纸上。

    冬既然“专司其职”表达季节,那这“结束”的意思怎么办呢?古人就在“冬”字的左侧加了一个“糸”旁,取了最初“结绳记事”之意,造出一个“终”字。至此,“冬”“终”二字有了各自完全不同的表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