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147856
教孩子理解他人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家庭·育儿》 2011年第12期
     情景1

    阿福给一个尿床的男宝宝起了个绰号“尿床精”,那男孩忍不住伤心地哭了。老师批评阿福欺负伙伴,阿福有些不接受。

    坏妈妈的做法:

    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她想孩子小时候哪个都曾为别人取过外号吧!再说了,阿福讲的也没错,对方确实很爱尿床。于是她劝儿子别生气,以后不说就是了。

    好妈妈的做法:

    她没有直接指责自己的儿子,而是引导阿福说:“你也尿过床吧?如果别人说你‘尿床精’,你会高兴吗?何况那个男孩正为这件事难过呢!”经妈妈这样一说,阿福虽然还小,却也意识到给同学造成了伤害,于是他表示以后不这样做了。好妈妈还建议他去给那男孩道歉,求得原谅,两人好继续做朋友。

    专家点评:

    尽管幼小的儿童还不明白理解和同情的意义,但是让孩子了解各种感觉,他就能了解到别人的感受。比如说,要是你的孩子打了一个小朋友,你对他说:“你打人,人家会疼。”你的话总会对他产生影响,只不过要有耐心。

    情景2

    小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捡垃圾的婆婆,老人身材矮小,驼背,满身风尘。小杰抱紧妈妈说:‘‘妈妈你看,老巫婆!”坏妈妈的做法:

    拍了拍小杰的头,说:“不怕不怕,她不是巫婆。只是个捡垃圾的。”说完带着小杰走了过去。

    好妈妈的做法:

    “不,那是一位老人,你应该叫奶奶。她是因为劳动才弄脏衣服的。”妈妈声音很低,但语气却很重。同时对那老人道歉:“您别生气,小孩子不懂事。”顺势让小杰向老奶奶道歉。

    专家点评:

    作为父母应该教宝宝平等待人和基本的礼貌常识。良好的举止是孩子表达对别人理解、关心和尊重的最好方式。一旦他能够用语言和别人交流,他就能开始说“请”和“谢谢”。平时父母对孩子也要平等相待、以礼相待,这胜过千条规则、万种解释。如果你不轻视任何显得卑微的人,平等对待任何人,那么孩子就能学会平等待人之道。

    情景3

    莺子在吃晚饭的时候骂老师是妖怪。原因是莺子抢小朋友玩具,被告状后老师批评了她。莺子不服气,前几天那小朋友还抢她的玩具呢,可没见老师批评她呀!

    坏妈妈的做法:

    这老师也真是的,许多孩子都抢玩具,偏偏批评咱们女儿啊I莺子骂老师“妖怪”,活该!

    好妈妈的做法:

    好妈妈分三个步骤跟莺子谈话。

    首先与莺子共情:“老师批评你而没有批评那个小朋友,你一定很不平。”“是。”

    然后再用理性情绪来疏导孩子:“老师要照顾你们这么多孩子,十分辛苦,她也许并没有看到那个小朋友抢你的玩具,或者她正好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你说是吗?”“也许吧。”“那。你能原谅老师吗?”“我能原谅她。”

    第三步是教育:“但是,不管怎么说。抢玩具和骂老师的行为是不对的,你说呢?起码老师批评得对,是不是?下次如果不抢,而是跟小朋友商量,不就可以了?”“好,我下次不抢了,也不再骂老师了。”“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专家点评:

    年龄小的孩子还不能很容易地描述出他们对意识、觉察这些概念的理解,虽然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刚刚发展起来的,家长的及时引导至关重要,可以问问孩子,他觉得故事里那只迷路的小狗会有什么感觉,或者另一个故事里的小女孩为什么哭了,告诉她如果你是这个角色,你的感觉会是怎样的,然后问孩子他会做何反应。这些讨论会帮助他了解别人的情感,以及如何推己及人。切忌不要把孩子的愤怒强压下去,那样对孩子的正常发展不利,最好的平息办法,还是共情。讲道理和举例子也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http://www.100md.com(曹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