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422
编号:13657912
不要迷信药物支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422
     洪 涛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常委。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救护治疗、心内科危急重症的监护治疗、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高血脂的药物治疗。

    药物支架,作为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一座里程碑,受到了无数医生与患者的青睐。然而随着使用数量的日渐增多,关于它的负面报道也屡见报端。有专家呼吁,要谨慎使用药物支架,因为使用者有可能出现晚期血栓。这让不少患者对药物支架的安全性产生了疑惑。其实,对于药物支架,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就是好,或者就是不好,而应该权衡利弊,根据患者病情及其它相关因素综合决定。

    药物支架是在原来广泛使用并已证明疗效的金属支架上涂一层抑制细胞再生的药物,然后把它植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它的好处是降低了血管再狭窄的概率,减少再缺血事件。最初的普通不锈钢金属支架再狭窄发生率可高达40%以上,其后推出的钴铬合金支架再狭窄率在10%左右,药物支架再狭窄率一般在5%~7%左右。药物支架的最大弊端就是在抑制再狭窄的同时也抑制了血管内皮的正常修复,可能会增加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
, 百拇医药
    这个问题在药物支架应用之初,医生们就已经注意到了,所以会要求患者更长时间地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但现在的难题是,我们不知道植入支架以后要过多久,血栓的风险才会消失。国外有医生报告药物支架植入后3年还有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建议患者服3年的药呢?问题是即使这样,对个别患者可能还是不够。这就导致患者可能要一直服药。但这样又会降低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果出现了外伤,可能会出血不止;如果患者又得了其他需要做手术的疾病,也会增加手术难度,对高龄患者也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同时如果所有人都长时间服药也会增加医保费用支出,不符合卫生经济学的原则。

    此外,患者使用药物支架也面临着经济上的问题。普通金属支架的价格在8000~9000元之间。而一个国产药物支架大约1.2万元,进口药物支架在1.6~2.3万元之间,再加上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钱,患者的经济负担要增加不少。

    虽然药物支架有如此的弊处,但从总体上来讲,它毕竟减少了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多数专家认为药物支架虽增加了血栓形成引起的不良事件,但同时又减少了再狭窄引起的不良事件,净效应还是利大于弊的。
, 百拇医药
    一般地,已经发生血管再狭窄的患者,首选方案是使用药物支架;血管直径小于3.0毫米的、患有糖尿病的、病变阶段较长的、同一病变区域需要放置多个支架的、前降支近端或左主干发生病变的患者,推荐使用药物支架。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近期有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或者有恶性肿瘤需要做手术,或者年纪较大出血风险较高,还是最好使用普通金属支架。

    虽然公认的药物支架适应证已经比较明确,但我们国内的一些医院对于药物支架还是有使用过多的现象。

    医生应该正确判断患者情况,真正根据病情提出建议,患者不要凭自己的感觉过于相信或害怕药物支架,还是应该相信医生的判断。使用药物支架的患者,要注意不能擅自停止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一切应该与医生商量后再决定。, 百拇医药(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