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哮喘
编号:13658573
从“肝—肺”关系浅谈心理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医药与保健》 201411
     【摘 要】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不同细胞及相关细胞组分一同参与的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反应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其死亡率正逐年上升,然而其发生、发展更受患者个人情绪、心理状况、外界环境、社会活动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通过大量研究证实,哮喘与心理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外,从中医理论角度看,心理因素对哮喘的影响与肝-肺之间密切相关。在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心理因素;影响

    【中图分类号】 R256.12 【文献标识码】 A

    1 肝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因素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从肝的生理功能来看,肝具有主疏泄的生理机能,有喜调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即指肝气可以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运行畅通无阻[1],而其主疏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调畅情志方面,使人心情舒畅,既无亢奋也无抑郁,心理因素即人的情志活动,指人的情感、情志变化,包括抑郁、焦虑、开心、悲伤、恐惧等,肝气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舒畅,情志活动正常。反之则心情抑郁不乐、悲忧善哭、烦躁易怒。
, 百拇医药
    2 肺的生理功能与哮喘

    肺有主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的功能,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势,肺气宣发,向外向上布散气与津液,反之亦然,若宣降失调,则呼吸失常,津液失布,疾病乃生[2],从本病来讲,哮喘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肺,因其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拥塞气道,肺失宣降,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发为哮病,因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综合哮病的病因、病机及病位,故可知其与肺密切相关。

    3 肝-肺关系

    从五脏角度看,肝肺同属五脏,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从五行角度看,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体现五行正常的生克关系,五脏配五行,生克失衡,疾病乃生[3]。因此肝肺密切相关,近年来关于哮喘与肝肺相关的论述颇多。古人“肺肝相关”之说认为:生理上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两者共司气机升降,共主气血调畅,共主卫表而御邪,相克互制,经络相联,肝升肺降,升降协调,古人称为“龙虎回环”,病理上肝肺病变可相互影响,表现在肝气升发太过,上逆犯肺而致肺失宣降,郁痰犯肺,或肝木太过,木叩金鸣,木火刑金,风摇钟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阴阳学说称为“左生太过、右降不及”,在五行学说称为“木火刑金或木旺侮金”。肝肺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有学者认为七情失调者,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不得升发,可致肺气不利,肺气难以宣降,气逆于上而作咳喘[4]。此外,肝失条达阻滞气机,气机不畅,则三焦水道不利,水液代谢障碍,聚而为湿,凝而为痰;又气滞则血瘀,痰瘀胶结,阻于气道,枢机不利,则肺气出纳受阻,气逆而作咳喘,此所谓:《血证论·瘀血》所谓“瘀血乘肺上熏咳逆喘促”。在疾病缓解期,因病程日久,肝肾阴亏,肺失濡润,水不涵木,虚火内生,上犯肺金,肺失清肃而引起咳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众多医家通过临床研究,从肝论治本病上取得明显效果,如有人;(2)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治疗组55例,治疗组从肝论治治疗支气管哮喘,对照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支气管哮喘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认为哮证发作与肝肺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4 哮喘与心理因素关系

    哮喘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已得到了大量研究证实。一方面,由于哮喘的反复发作性与不可治愈性,尤其是反复发作时给患者带来的恐惧感,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又影响着哮喘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3)报道显示,精神因素可以诱发、加重哮喘,有时也可缓解其发生。(4)哮喘患者与正常人群SCL—90评分比较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躯体化表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因子均较正常人群有不同程度升高。因此,哮喘患者发病时所表现的症状与不良心理问题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问题是诱使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而哮喘的发作又可反过来导致患者发生心理障碍,两者互为因果,最终形成恶性反馈环,从而致使哮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5 结语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而不可治愈的疾病,更是一种心身疾病,这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探讨研究证实心理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及肝肺关系与本病之间的关系,在治疗及预防本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增强患者信心,是患者保持健康平和心态,避免诱导本病急性发作,另一方面,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时,根据肝肺关系或疏肝理气或佐金平木,通过给予患者身心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秀艳,秦爱东.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J].陕西中医,2005,(1).

    [2] 席宏强.支气管哮喘从肝论治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临床研究.2013,(5).

    [3] 陈欢,黄信刚.支气管哮喘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3,10(7).

    [4] 顾建庆,陈嘉禄.支气管哮喘与心理因素[J].中华临床医药,2001,2(7)., 百拇医药(曹华琴)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