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与保健》 > 201411
编号:13658440
颅骨缺损早期行颅骨修补术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医药与保健》 201411
     【摘 要】 目的 对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 取我科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因颅脑外伤导致的颅脑损伤且已经在我院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86例,其中43例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36.8(35-41)d行颅骨修补术,视为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实验组;另外43例患者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103.5(95-134)d行颅骨修补术,视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手术耗时、皮瓣游离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后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耗时和皮瓣游离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小;且上述比较项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骨损伤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其手术耗时更短、出血更少、术后并发症少,总体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颅骨缺损;早期;颅骨修补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3.5 【文献标识码】 A

, 百拇医药     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BI)可能会导致广泛的神经认知功能和心理缺陷。患者可发展复杂性的身体和心理障碍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信息处理、行为和人格上的改变。目前颅骨缺损修复的主要目标通常是美容和脑保护,手术通常在大骨瓣减压手术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后进行。已经有报道显示,修复术后脑血流量和代谢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且颅骨损伤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以更早的恢复脑脊髓液动力学,患者能更早的从手术后恢复。本文对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于2010年3月到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因颅脑创伤导致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21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7岁;其中43例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37.8(35-41)d行颅骨修补术,视为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实验组;另外43例患者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103.5(95-134)d行颅骨修补术,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疾病轻重程度和患病时间方面的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颅骨修补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选择的修补材料均为数字成形金属钛网及其螺钉系统。术中沿原手术切El切开,以电刀贴硬脑膜表面游离肌皮瓣至完全显露骨窗边缘,在皮瓣游离过程中出现硬膜破裂者,术中均予以严密缝合[1]。为了固定钛质螺钉先把钛网覆盖在骨窗之上,并将位于术区的硬脑膜缝吊在钛网上,对手术形成的切口严密缝合。对所有患者记录其手术总耗时(包括使皮肤游离的时间、皮肤打开至手术部位缝合时间和手术结束时间同时记录手术中总失血量。术后早期,通过CT扫描判断脑水肿的恢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硬膜下积液[2]。通过增强CT及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1.3 监测数据 监测两组患者手术耗时、皮瓣游离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本组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诱导前后SBP、DBP和HR比较 监测两组患者手术耗时、皮瓣游离时间、手术失血量,得出实验组手术总耗时为89.4±5.3min,对照组耗时129.1±12.7min;实验组皮瓣游离时间15.4±1.5min,对照组为39.8±4.3min;实验组总失血量342.7±25.6ml,对照组577.3±23.6ml。比较可知,实验组在手术耗时、皮瓣游离时间和总失血量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更显著。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手术后住院期间,实验组出现伤口感染1例,硬膜下积液3例,硬膜破裂2例;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硬膜下积液8例,硬膜破裂7例;两组相比较,实验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 百拇医药
    颅骨修补术是一种外科上用于修复缺陷或畸形的颅骨的手术。使用自体进行颅骨修补在20世纪初级开始广受欢迎,大量的破坏性战争推动了该手术的发展和研究。目前的研究集中于颅骨修补术如何使患者骨骼重生从而提升其能力。颅骨修补术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患者面部形象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修复和社会表现的增加。颅骨修补术的历史进程中,许多不同类型的材料被使用,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可以被外科医生使用。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材料和技术已被描述,但在颅骨修补术的最佳材料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生物和非生物的研究正在继续致力于理想重塑材料的开发。颅骨修补术的风险包括:手术位点感染、面部神经受损和脑损伤。脑损伤是创伤手术后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大脑需要更多的暴露。

    去大骨瓣减压术造成的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而引起脑血供及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功能紊乱,甚至继发性损伤,出现临床神经症状及体征,如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烦躁不安等[3]。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重建颅骨,恢复支撑作用,维持正常的颅内压,使其尽早改善脑部的血供及脑脊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尽快融入到社会[4]。已经有报道显示,修复术后脑血流量和代谢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且颅骨损伤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以更早的恢复脑脊髓液动力学,患者能更早的从手术后恢复。
, 百拇医药
    本研究旨在对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我们通过取我科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因颅脑外伤导致的颅脑损伤且已经在我院行去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86例,其中43例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36.8(35-41)d行颅骨修补术,视为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实验组;另外43例患者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103.5(95-134)d行颅骨修补术,视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手术耗时、皮瓣游离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后对比分析[5]。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得出实验组的手术总耗时为89.4±5.3min,对照组耗时129.1±12.7min;实验组皮瓣游离时间15.4±1.5min,对照组为39.8±4.3min;实验组总失血量342.7±25.6ml,对照组577.3±23.6ml。比较可知,实验组在手术耗时、皮瓣游离时间和总失血量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且手术住院期间,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更少。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总结出,颅骨损伤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其手术耗时更短、出血更少、术后并发症少,总体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Chun H J,Yi H J.Efficacy and safety of early cranioplasty, at least within 1 month[J].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11,22(1):203-207.

    [2] 孙学东,李进京,李建涛.颅骨缺损早期行颅骨修补术39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27):67-68.

    [3] 岑庆君,高忠恩,李莉霞,等.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3):171-173.

    [4] 娄伟宏,郭洪彬,陈晋,等.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81-3282.

    [5] 黄绍宽,袁邦清,苏同刚,等.早期修补外伤性颅骨缺损的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7):434-435., 百拇医药(周维坚 田占伟 马红军 刘玉涛 赵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