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137018
“捡漏”那些事儿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2014年第3期
     所谓“捡漏”,就是卖主不知道这东西能值多少钱,稀里糊涂卖给你,让你捡个大便宜。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刚刚踏入收藏的行列时,“漏”非常好捡,如今再想捡漏已经非常难了。但难归难,“漏”还是能捡得到的,因为年年都有新入行的卖家,这就看你有没有拥有宝贝的运气了,说难听点,碰到把乾隆当康熙他爹的主,你不发才怪哩。

    错把珍品转手卖

    有些东西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早在2000年,我逛地摊时花了60元买了一方陶砚,当时根本分辨不出真假,又因它与我已经收藏的一件砚台差不多,于是我就把这方陶砚原价转手卖给了一个好友,后来才知道我留下的是一件赝品,而转给他的那件是标准的宋代货,如今这方陶砚已成了他书房里的镇屋之宝。

    不动声色把宝得

    当然,咱有亏也有赚。我曾在一家古玩店遇到一件紫檀木镜框,里面镶嵌着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当时店主是以收藏主席画像为由从一人家花300元购得的,那大户人家不知道店主实际上相中的是那个紫檀木镜框。店主要以2000元卖给我,我嫌贵,只出1000元,没谈妥。这个镜框在店里又放了些日子,一直无人问津。古玩商往往都是刚进货时要价特高,等几天无人问津,他就急了。

    十几天后,我又去那家古玩店闲逛,店主远远看见我就忙着打招呼,没谈几句话,那店主就提到镜框了,他说,刚才有客户出到1500元,他没卖,如果我想要,就拿1500元算了。鬼才相信他的假话,如果有人真出1500元,他早就卖了,不过1500元还是值的,这也是我心里的价位。

    我拿着那只镜框又翻来覆去瞧了起来。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件藏品决定买下,付款前一定再仔细看一遍,看看有没有硬伤,有没有修过。

    这一瞧不要紧,我发现主席像后面还夹着一幅老画,凭感觉,我知道这幅画非同一般,于是又与店主还起价来。此时的还价不是想减掉多少钱,而是怕引起他的怀疑,最后我以1500块钱的价格购得了镜框。后来经鉴定,画是清代宫廷画家之作,是珍品。可能是原主人怕这幅画丢失,于是夹在了主席像后面,这让我捡了个大便宜。

    还价错失青花瓷

    我的心仪之物也有因为还价而错失的时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一件青花瓷,老板要价也不多——660元,当时我还价600元,那老板说不够本,我转身要走,意思是想逼老板就范,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一旁的朋友老李甩下660元把青花瓷抱走了,没办法,这也是古玩市场的规矩,人家正谈价的商品,无论你多想要,也不能插话,一旦放下不要,任何人都有权买走。我是哑巴吃黄连,有苦没处说。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如今那只青花瓷的价位已经翻了500倍,老李说,就算给他30万也不卖。 (刘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