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644508
美容整形就诊者的心理过程及干预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08年第6期
     2结果

    就诊者约50%就诊时有自卑心理,80%手术前有怀疑、恐惧心理,5%手术后有焦虑、挑剔和后悔心理,98%恢复后对手术效果满意而产生相应的美感愉悦,2%因主观性美容失败产生失望心理,后经细致的审美沟通或手术调整都基本达成审美共识。本组无客观性美容失败。

    3讨论

    美容整形就诊者根本动机是为了获得人们的赞许,而不稳定的人格特征、术前期望值过高、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都会导致手术效果显著不满意,他人的观点甚至一个不经意的评价也会戏剧性地影响受术者对手术效果的判断[3]。美容整形手术的实际功效有时并不显著,但从满足人的“自我完善”心理需求来说是颇为成功的,现代美容整形手术在很多方面尚达不到人们实际所要求的,只能从调整心态方面解决,让就诊者降低期望值、正视期待的现实性和经受不完美结果的可能性[4]。容貌好坏的客观存在与主观感觉并不一定一致,排除容貌的绝对缺陷,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容貌问题,关健在于正确认识自己。如单睑有时被看作是一种容貌缺陷,有时便不成为缺陷,就很少有人因为林黛玉的单睑而认为她不美。能让就诊者正视容貌的客观性存在、领悟和谐美的真正含义就能有效减少纠纷。

    成功的美容外科手术必须符合下列3个条件:①满足受术者的审美要求;②不影响受术者原有的功能;③手术后容貌和形态的改变符合国情和民俗,并与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念、审美习惯相吻合[5]。就诊者的态度对美容手术的成功关系密切,对手术效果的接受程度受他们对术者的心理定势影响,如果心理定势是否定的,即使手术效果客观上成功,但他们对手术效果也可能是否定或不完全肯定的;如果心理定势是肯定的,而手术效果也是肯定的,那么受术者对手术的态度往往也是肯定的,甚至当有微小的缺陷时也能取基本肯定的态度。护士作为就诊者与医师的联系纽带,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充当着美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因此在学习心理和沟通、人际关系等软技能的同时[6],努力培养共情、积极关注、尊重和温情、真情坦率的品格,才能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多方面的途经和方法,提高医学审美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就诊者和医师之间的桥梁。针对就诊者的心理过程将干预对策贯穿于治疗护理的每一阶段,既稳定其情绪状态,又有利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1]姜会庆.整形美容的心理学相关问题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8):673-674.

    [2]戚可名.女性美容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1-84.

    [3]郭树忠.心理暗示在美容心理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1,10(5):454-456.

    [4]李清梅.整形美容门诊护士与就诊者沟通的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80-181.

    [5]彭庆星,何 伦,秦守哲.美容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46-248.

    [6]付艳芬,郑显兰,李 平.软技能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74-76.

    [收稿日期]2008-04-22[修回日期]2008-05-20

    编辑/何志斌, 百拇医药(李清梅 王细萍 吴晋宁 肖莉珍 黄雪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