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325174
点阵CO2激光作用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丁卫 谭军 李高峰 欧阳华伟 秦晓东
第1页

    参见附件。

     笔者采用点阵CO2激光作用于小鼠光老化皮肤模型,观察激光术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及胶原纤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鼠的光老化皮肤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胶原纤维胶分布不均匀,排列紊乱,周期性横纹消失,横断面可见胶原纤维直径大小不均;术后第1天成纤维细胞稀少,细胞内线粒体体积增大,粗面内质网扩张,胶原纤维横纹不清楚,胶原纤维灶性钙化坏死。术后第3天成纤维细胞出现增生,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胶原纤维见周期性横纹;术后第7天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胞体增大,具有三角形、梭行等多形性,胞质内充满扩张的大量粗面内质网,线粒体丰富,胶原纤维增粗增多;后第15天成纤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核仁明显,胶原纤维排列紧密,新生的胶原纤维分布丰富,周期性横纹清晰。在点阵CO2激光作用于光老化皮肤后创面的修复过程中,笔者先观察到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出现体积增大,以后出现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数量增多,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成纤维细胞增生,新生的胶原纤维,可以认为首先线粒体的功能增强,产生ATP的增多,为粗面内质网合成功能的增强,细胞的增殖提供动力支持,而后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数量增多,合成与分泌蛋白能力的增强,为胶原纤维的新生,细胞的增殖提供物质支持。在点阵CO2激光作用皮肤光老化后创面的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内的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等超微结构的改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ires Oliveira 等[9]用半导体激光的照射成骨细胞,发现照射后的24h、48h后核周区域出现了密集的线粒体。增殖72h后,线粒体形态呈丝状到颗粒状改变,线粒体分布于整个细胞浆内,认为低能量激光可以改变线粒体活性,促进细胞的增殖。Paulo等[10]通过观察低能量激光照射皮肤伤口愈合情况,发现低能量激光促进伤口的愈合,增强了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Ⅱ(琥珀酸-Q还原酶)和Ⅳ(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笔者认为在本研究中点阵CO2激光作用于光老化皮肤后,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Ⅱ(琥珀酸-Q还原酶)和Ⅳ(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增强,线粒体内膜的跨膜电位梯度和pH梯度的增加,致使质子动力势(即电化学梯度)增加,线粒体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加速了跨膜物质转运,从而加快的电子传递反应,增加了ATP合成。线粒体氧化还原状态及能量代谢的改变,引起一系列细胞效应,促进创面的修复。

    点阵CO2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后皮肤自我修复过程中,引起成纤维细胞中超微结构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仍需要笔者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Kang S,Fisher GJ,Voorhees JJ,et al.Photoaging and topical tretinoin[J].Arch Dermatol 1997,133:1280-1284.

    [2]Fisher GJ,Wang ZQ,Datta SC,et al.Pathophysiology of premature skin aging induced by ultraviolet light[J].N Engl J Med,1997,337(20):1419-1428.

    [3]王玉贞,郭沈波,等.长波紫外线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线粒体损伤的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2002,38(3)245-246.

    [4]严淑贤,徐昱,胡跃,等.氮氧化物对中波紫外线照射下包皮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0):753-756.

    [5]Fitzpatrick RE, Goldman MP,et al.Pulsed carbon dioxide laser resurfacing of photoaged facial skin.Arch Dermatol,1996,132(4):395-402.

    [6]Manstein D, Herron GC, et al. Fractional phothermolysis: A new concept for cutancous remodeling using microscopic patterns of thermal injury[J].Lasers Surg Me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55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