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203820
论阴阳五行的科学基础(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王位庆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正确的医学理论必须基于科学世界观、完整的认识论作为前提。纵观人体所有相关因素,医学研究必须全面顾及天地人,并判断其比重占多少分量,否则,单纯研究人体的病原、细胞、DNA等非常可能抓错重点,走错方向,落入困境。中医认为最重大的力量在于天地的物理,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于日月交替所揭示的周而复始的阴阳,其实质即地球运动,即现代物理学中地球和万物高速的自转和公转,此周转合力规范着万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方面的变化,决定其生死、为万物所归所宗。故《伤寒论》用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生死[1]。为此,古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2],归纳阴阳推演五行构建中医学,以控制和调整人体的生化变化,达到治疗和养生的目的。

    关键词:阴阳五行;中医;周;公转自转;科学性;道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3-0638-04

    Discussion on Scientific Basis of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

    WANG Weiqi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ty)

    Abstract:The correct medical theory must be based on scientific world view and complete theory of knowledge. According to all related factors of the body, medicine study must cover the heaven, the earth and the human body. Otherwise, single studies on cells, DNA and others may be wrong. TCM believe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Yin and Yang, which has the same phenomena as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The combining force rules the changes of physics, chemistry, and biology and so on. Thus, ancient people established TCM theory by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so as to control and regulate the body changes and achieve the treatment and cultivate aims.

    Key words: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irculate;rotation and revolution;scientific;essence of Dao

    收稿日期:2011-10-15

    作者简介:王位庆(1977-),男,浙江义乌人,古典文学硕士,中医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方应用。中医学是至大至精至微至细的学问。中医学将人类和万物纳入日月地宏观体系中研究,主张生气通天、天地生人、天人合一。基于此归纳演绎的阴阳五行学说是区别于西方医学的核心差异。今人难解其根源,故深入阐释阴阳五行,挖掘其科学基础是中医当代化并重拾信心的迫切需求。本文试图对阴阳、道的客观性做探讨,将阴阳和道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物象上来,并指明其首要地位,以期抛砖引玉,切实解决阴阳之道的物理性问题,从而阐明中医的科学基础。

    1地球运动为阴阳之本

    《黄帝内经》非常完整的记载着阴阳定义: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从这句论断中可见,阴阳作为天地运动的共同道路,地球上万物生化演变的共同纲领和纪律,并非唯心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规律,并非教材所谓的事物对立统一,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运动,存在于天地万物以至精神之中。故若从天地运动中便容易能找到阴阳的真相,而且应该符合:

    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灵枢·阴阳系日月》)

    化学生物变化都有新东西产生,有名有形;只有物理属性才可以由一推万,才能贯穿化学、生物领域的反应,故应当用比古代更丰富的当代的物理天文学常识来揭示阴阳的真相。那么哪种天地的运动方式符合有名无形呢?大道至简,不就是地球运动,即地球和万物绕着太阳做周而复始有轨迹而无形的公转和自转吗?此周行既内在于万物又贯通于天地,恰如其分地指名阴阳之道的本义。

    2地球周期运动的力量

    当代人对地球和万物自转公转的周行研究极其零星,在一些人眼里,自转和公转如此细微,感觉不到,能成为生杀之本始的阴阳吗?

    实际上,地球上万物,无论速度多慢多快,质量多大多小,自转公转都影响其运动,甚至决定其运动的方式。看似静止不动不受外力影响的物体其实也在自转。做非常简单的实验便可以了解。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水平、避风、不动,静止,轻轻放一根细木质牙签,并在一端标好方向的记号,10h后,细牙签会转动一定角度。军事中地球自转还影响高速鱼雷[3]、导弹的准确性。

    恍惚不存的自转之力,甚至改变庞大地球的模样。不少科学家认为自转促使赤道额外受到一个向内的足够大的向心力,约为赤道重力的1/288,时间足够长后,地球已变成赤道隆起的椭球体,处于流体平衡状态[4]。地球自转的变化还可以引发强烈的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数十万人死亡,地震学家陈学忠通过对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认为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5]。他认为大洋块体薄、质量轻,大陆块体厚、质量重。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时,就会造成这些块体运动的差异性,使块体之间发生“追尾”撞击或摩擦,从而引起地震。

    自转的高速度、周行角度及位置的变化都是带来这些力量的原因。毛泽东曾经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6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