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学刊》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09250
22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傅萍 周菲菲 盛晓园
第1页

    参见附件。

     “女子以肝为天”,“百病生于气”, 肝主疏泄,须疏泄条达,以柔和为顺。朱震亨在《格致余论·胎自堕论》中有言“……或劳怒伤情,内火便动,亦能堕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妇人规·数堕胎》亦论:“凡妊娠之数见堕胎者,必以气脉亏损而然。而亏损之由,有察质之素弱者,有年力之衰残者,有忧怒劳苦而困其精力者,有色欲不慎而盗损其生气者,……气脉有伤而胎可无恙者,非先天之最完固者不能,而常人则未之有也”。复发性流产患者,因屡孕屡坠,心情抑郁,更易加重肝郁。临床常见情志抑郁,胁下胀痛或刺痛,舌边有瘀点,脉弦或弦涩,尺弱。乙癸同源,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闭藏。若肝郁化火,下劫肾阴,肾阴愈虚,肝郁愈不解,两相牵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肾虚肝郁而致堕胎亦不鲜见。

    本研究中肾虚夹痰湿患者表现为平日喉间有痰,月经推后或稀发,胸闷犯恶,头身困重,舌淡胖,苔白腻,脉滑尺弱。古人有“百病皆由痰作崇”之说,痰邪致病变化无端,错综复杂,痰湿易阻滞气机,可使脏腑气机失调,肾气失于和煦,冲任失司,影响胎元。

    脾肾两虚占所有证型排列第2,先天肾气盛,精血足,后天脾气健运,气血充盛,冲任固则胎元得养;反之,若先天不足,脾虚、气血亏损,则冲任不固,胎失所养,而致屡孕屡堕。正如《傅青主女科》云:“妊娠小腹作痛,胎动不安如下坠之状,人知带脉无力也,谁知脾肾之亏乎”,“胎动乃脾肾双亏之证”。本研究发现难免流产2次,脾肾两虚证占8.3%,难免流产3次者占10.0%,难免流产≥3次者占24.0%,随着难免流产次数的增加,脾肾两虚证的比例有所上升。患者素体肾虚,加之屡孕屡堕,肾气更虚,温养无力而致脾运失健,后天之本失养,无力充养先天,则更易再次发生难免流产。

    同样,气血虚弱亦能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女科证治》中指出:“妇人有孕,全赖血以养之,气以护之。”气血充盛是胎儿发育的物质基础。若气血不足,即使勉为妊娠,终不能瓜熟蒂落而致夭折。清初妇科名医傅山力主“气血不足,气虚不能固胎摄元”,并制“助气补漏汤”、“固气填精汤”治之。而现代之人,饮食基本无忧,营养结构改善,部分患者甚至有膏粱厚味营养过剩之虞,厚味易伤气,反而导致气血失调、气血虚弱之患。

    本研究对复发性流产不同证型与年龄进行统计,发现各证型间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不同年龄段与证型的关系时发现,21~27岁以单纯肾虚证为主,≥28岁的以单纯肾虚证和肾虚夹血瘀为主,考虑较年轻患者存在禀赋因素,而四七之后患者,除禀赋因素外,可能存在胞宫瘀滞或有癥瘕萌芽状态,故临床在预培其本的同时应考虑患者的这些临床特点。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5] 罗颂平.罗元恺妇科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3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