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46518
养性“四要”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现代养生》 2009年第3期
     一、 要清静放心

    “天清地静可长久,神清心静可长寿”。“致虚极,守静笃”。“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老子》第十六章)。《庄子·刻意》中进一步阐明“清静”就是“平易恬淡”,“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庄子把养生分为养形与养神两个方面,而且要做到“形神不亏”,关键在于清静。成玄英认为,“静是长生之本,躁是死亡之原”,“静则无为,躁则有欲,有欲生死,无为长存”(《道德经疏》)。司马承祯认为,“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慧,动则成昏”(《坐忘论》)。故他主张去动守静,并提出“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人虚无,心乃合道”。《坐忘论》的修炼方法认为,通过修心内养而达到心静无物,万虑皆遗的境界,自然而然就可以长生久视成仙了。

    古人所说的清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处环境的幽僻雅静,二是心理状态的宁静恬淡。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无言。”这是晋代诗人陶渊明对远离尘嚣,恬静安谧的生活环境及精神境界的描写。

    寻求宁静的环境,其实就是为避免心理遭受外界的种种刺激。今天,在喧闹的城市中,嘈杂的人声与车声,摩天大楼的阴影,以及犹如潮涌的信息,使人们的心理终日处于紧张状态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