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文摘·养生版》 > 2010年第5期
编号:12033205
常煲电话粥,到老易耳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0年第5期
     上了年纪的人,当听力出现下降现象时,太过慌张盲目“自治”,或者不以为然“随它去”,是临床较常见的极端误区——

    误区一:耳背不可逆,干脆不听为净

    很多老人听不清已有些时日了,但自己不愿主动就医,并认为这是自然规律不可逆,干脆“耳不听为净”的老人并不少见。在长寿的老人中,有不少耳朵并不聋的。老年性耳聋虽不可逆,但年龄性老化并不是致聋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治疗甚至还有康复希望。

    误区二:才出现耳鸣,就担心变聋

    也有不少老人一出现耳鸣就开始紧张,甚至担心会变耳聋。其实在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后过度担忧,可导致内分泌失调,血管紧张素增多、血压升高,可加重内耳病变。因此,有点耳鸣就过度紧张也是不正常。

    误区三:图省事省钱,乱配助听器

    有些老人怕听不清别人说话造成误会易遭人嫌,又图省事想省钱,未经验配就随便在街上买个助听器戴,这样做很危险。每只耳朵的听力曲线一般要满足4到6个频率甚至更多,助听器就是一个音频放大器,要根据听力曲线进行听力补偿,不能以为助听器就像老花镜一样,随便买一个都能听得清。其实,只有各个频率补偿合理了,耳朵才能听得清,否则可能会更伤耳。

    预防支招

    噪音需远离,心情要舒畅

    远离噪音污染一向被奉为保护听力的“金科玉律”,无论是在哪个年龄阶段都适用。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坐车不要老听耳机,更不要将音量调到盖过周围声音的程度。最好是控制在60分贝左右,以戴着耳机时不妨碍与周围的人交流为准。这个习惯应从年轻时就开始培养并常保持。

    多见面聊天,少煲电话粥

    现在不少老人跟亲友联系多用电话和手机,随着通信资费下调,不少老人也开始爱“煲”起“电话粥”来,一天“煲”上个把小时是常有的事。

    内耳是人体的娇贵部位,长时间“煲”起“电话粥”、“手机粥”,这些通讯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可使内耳的毛细胞产生变性,对听力的积累性伤害是很大的。建议平时比较清闲的老年人,若要跟亲友联络感情,还是多见面聊天为妙。, http://www.100md.com(晏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