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文摘·养生版》 > 2010年第8期
编号:12023396
立秋食疗攻略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0年第8期
     滋阴润燥、少辛多酸,这是秋天饮食疗法的要领。

    饮食 少辛多酸

    立秋后进入秋天,燥气逐渐显现,这时可以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这些食物性质大多凉润,很适合秋天食用,不过对于脾胃功能不好,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的人,就不能吃的太多了。但也不必禁食,只要在日常饮食中稍微加重这些食物的分量就行。

    立秋后,饮食要“少辛多酸”,因为秋与肺对应,辛味食物又会首先资助肺气,这样,肺气在秋天容易偏盛,肺气太盛会抑制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天要减少辛味,增加能资助肝脏的酸味,以对抗肺气过盛对肝的抑制作用。平常常见的辛味食物主要有葱、姜、蒜、韭、椒等,到了秋天要适当减量,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立秋时还应除湿热。初秋时节,天气仍然有浓浓的夏季特点,湿热交蒸,所以初秋人体脾胃相对仍较虚弱,这时若能吃些清热除湿的食物,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

    进补 防燥防腻

    自古以来,立秋就是人们重视的养生大节气,民间还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里的“渣”,就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

    秋季适宜人体进补,这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除前面说过的那些滋阴食物外,还可以吃相对更加平和的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山药、扁豆、百合等,均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

    立秋后天气开始渐渐变的干燥,会带来燥邪伤人的一些疾病,比如干咳少痰、口干多饮等,这时应该多吃润肺的食物,饭前多饮鸡、鱼汤等;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萝卜、西红柿、豆腐、藕、蜂蜜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秋天果实大量成熟,果蔬种类很多,肉、禽、蛋类也比较丰富。人们选择食物的范围扩大了,但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多吃温、软、淡、素、鲜的食物,生津润燥的新鲜蔬菜和时令水果,避免凉、烫、硬、辣及油腻的食品,忌暴饮暴食。

    “贴秋膘” 因人而补

    到了秋天,民间有种“贴秋膘”的说法。人体在夏季因为睡眠少、汗出多、食欲不好等原因,身体会不同程度变瘦,因此立秋后要把原来失去的脂肪和肌肉,通过饮食“补回来”,这就叫“贴秋膘”。“贴秋膘”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应该注意科学地进行膳食调理,不能补得太过。

    “贴秋膘”首先要因人而补。有些人不适合于“长膘”,尤其是一些患有高血压、胃肠疾病的老年人,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宜吃得过于油腻,更不宜吃涮羊肉、鹿肉等补火助阳之品。如果确实有气血亏虚,也应该慢慢平补,在注意饮食搭配的基础上略微加重一点油腻,免得影响老年人的脾胃健康。年轻人也不应该进入秋季就大吃大喝,这样不利于把夏季藏在体内的湿邪、热邪排出体外。

    此外,“贴秋膘”要注意体内的酸碱平衡。如果大鱼大肉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就有可能使血液发生酸性偏移,体内酸碱度失衡,容易使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脂肪肝等。所以“长膘”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吃些时令蔬菜、水果,以及茶叶、豆制品、杏仁、栗子等碱性食物,可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 百拇医药(王子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