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5年第11期
编号:11110455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纤溶系统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1日 卞光荣
第1页

    参见附件(94KB,1页)。

    卞光荣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期血浆系统活性、不同类型斑块系统活性差别及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血浆纤溶系统活性相关性。方法选择50岁~70岁神经内科住院病人,行颈动脉彩超,依据颈动脉彩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检测斑块和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并检测血浆纤溶系统活性。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期血浆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不稳定性斑块组下降明显,颈动脉内膜厚度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呈负相关,与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活性呈正相关。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期存在纤溶系统功能紊乱。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纤溶系统 血浆

    【分类号】R543.5

    随着环境因素、人类生活模式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国内有许多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下降,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活性明显升高[1,2],即血浆纤溶系统活性降低,提示血浆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参与了血栓形成及发展过程。
------
     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期血浆系统活性、不同类型斑块系统活性差别及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血浆纤溶系统活性相关性。方法

    选择50岁~70岁神经内科住院病人,行颈动脉彩超,依据颈动脉彩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检测斑块和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并检测血浆纤溶系统活性。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期血浆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不稳定性斑块组下降明显,颈动脉内膜厚度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趾)活性呈负相关,与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期存在纤溶系统功能紊乱。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纤溶系统;血浆

    中图分类号R543.5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5)11—1022—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