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求医问药》 > 2013年第5期
编号:12573472
如何选用中成药治疗高黏血症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求医问药》 2013年第5期
     高黏血症也叫高黏滞血症,是由于血液黏滞性增高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此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常可出现头昏头痛、头胀多梦、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心悸怔忡、四肢乏力、肢体麻木、拘急不舒等临床症状。在治疗高黏血症方面,西医除了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以外并无特殊的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高黏血症可分为脾虚痰浊型、肝郁化火型、脾肾两虚型和气滞血瘀型。此病患者若能辨证使用中成药进行调治,常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型高黏血症的特点及如何选用中成药进行治疗:

    1.脾虚痰浊型高黏血症

    此型高黏血症患者常出现腹胀纳呆、咳嗽痰多、肢体困重、浮肿尿少、大便溏簿、舌胖、苔白腻、脉滑等症状。治疗此型高黏血症应坚持健脾化痰的原则,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二陈丸或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香砂六君子丸由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等药物制成,具有益气健脾、化痰和胃的功效。二陈丸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制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的功效。参苓白术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莲子、白扁豆、砂仁、桔梗、甘草等药物制成,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2.肝郁化火型高黏血症

    此型高黏血症患者常出现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头晕头痛、口干咽燥、尿黄便干、舌偏红、舌苔薄而黄腻、脉弦细等症状。治疗此型高黏血症应坚持舒肝理气的原则,可选用丹栀逍遥丸或舒肝丸进行治疗。丹栀逍遥丸由丹皮、山栀、柴胡、当归、茯苓、白术、白芍药等药物制成,具有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的功效。舒肝丸由五灵脂、莪术、香附、木香、槟榔、肉桂等药物制成,具有开郁舒肝、顺气止痛的功效。

    3.脾肾两虚型高黏血症

    此型高黏血症患者常出现体倦乏力、腰酸腿软、腹胀纳呆、耳鸣眼花、月经失调、尿少肢肿、舌红、苔薄白、脉沉细等症状。治疗此型高黏血症应坚持健脾益肾的原则,可选用二仙膏、参茸蛤蚧保肾丸或青娥丸进行治疗。二仙膏由人参、炙黄芪、枸杞子、鹿角胶、龟甲胶、黑芝麻、丹参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助阳、益气益血的功效。参茸蛤蚧保肾丸由红参、鹿茸、蛤蚧、当归、熟地黄、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制成,具有温肾补虚的功效。青娥丸由杜仲、补骨脂、核桃仁、大蒜制成,具有补肾强腰的功效。

    4.气滞血瘀型高黏血症

    此型高黏血症患者常出现胸痛胸闷、痛有定处、肢体麻木疼痛、舌苔薄、舌下有瘀斑、脉弦等症状。治疗此型高黏血症应坚持活血理气的原则,可选用脑血康滴丸、三七片或血府逐瘀口服液进行治疗。脑血康滴丸由水蛭制成,具有活血散瘀、破血散结的功效。三七片由三七粉制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制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血府逐瘀口服液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柴胡等药物制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编辑/孙 洁, 百拇医药(李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