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16期
编号:11530151
糖尿病的病因与治疗析要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张芬玲
第1页

    参见附件(235KB,2页)。

     【关键词】 糖尿病;病因;治疗;析要

    糖尿病,是由于尿中含糖发甜而得名,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是由于人体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胰岛素是由人体胰岛中β-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当胰岛β-细胞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破坏或损害,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从而出现了体内胰岛素的绝对不足。糖尿病是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表现。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或其他类型的急性代谢紊乱,常见的并发症和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其并发症累及人体各器官,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1 糖尿病的发病

    关于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虽然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直到目前仍未完全清楚。胰岛病变致胰岛素分泌缺乏,循环血液中存在抗胰岛素机体,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致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是糖尿病发生的基础环节。其致病因素有遗传及环境两个方面。无论Ⅰ型、Ⅱ型糖尿病均属于遗传性疾病,遗传是发病的前提,启动发病则是环境因素。

    1.1 遗传因素 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性。国外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家属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家属高4~10倍。患病率高达25%。对挛生子的研究,发现如双生中一人在50岁以后出现糖尿病,另一人在几年内发生糖尿病的达90%以上,其中大多数病人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如双生中一人在40岁以前出现糖尿病,另一人也发生糖尿病的接近50%,其中大多数病人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说明糖尿病具有遗传倾向,目前倾向于“多因子―多基因”遗传理论,即染色体上多个突变基因。

    1.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可以诱发糖尿病。①病毒感染,目前已发现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心肌炎病毒等可致实验动物胰岛感染;B细胞广泛破坏,造成糖尿病;②自身免疫;临床糖尿病人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甲亢、桥本氏甲状腺炎及重症肌无力等;提示本病是在遗传基础上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也证实,本型病人血中胰岛细胞抗体阳性率(85%)显著高于正常人(5%);细胞免疫方面,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率(50%~60%)也显著高于正大;从病理角度也证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