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2期
编号:11527267
396例小儿变应性疾病皮肤点刺变应原实验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郑建云 潘丽芳 董 芫 潘碧玉 陈彩珠
第1页

    参见附件(289KB,2页)。

    郑建云 潘丽芳 董芫 潘碧玉 陈彩珠

    【摘要】目的控讨本市小儿变应性疾病变应原特点,为变应性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复旦大学医学院研制的变应原试液,吸入组变应原有粉尘螨、蟑螂、艾蒿花粉、棉絮、香烟、蚕丝、狗毛、猫毛、羽毛、酵母菌;食入组变应原有海蟹、海虾、鸡肉、鸡蛋清、牛肉、牛奶、带鱼、章鱼、花生、香蕉、草莓、芒果、大豆等共23种。点刺部位选择双手前臂屈侧皮肤,采用生理盐水点刺作阴性对照,以10mg/ml二盐酸组胺皮肤点刺作阳性对照。结果皮肤点刺阳性347?396例(87.7%),其中小儿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8.7%、60%、45%。347例阳性患者中,对一种变应原阳性83例,对2种变应原阳性112例,对3种或3种以下变应原阳性152例。粉尘螨阳性率最高为62%,艾蒿花粉为43.7%,蟑螂37.4%,海蟹29.3%,海虾21.9%。两组SPT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市小儿变应性疾病对多种变应原有阳性反应,以粉尘螨、艾蒿花粉、蟑螂、海蟹、海虾等多见,阳性反应率随年龄增长有增多趋势,进入学龄前小儿变应性反应比较强烈,学龄期后逐渐下降,且男性多于女性,避免或清除变应原的接触,对小儿变应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儿变应性疾病 变应原 皮肤点刺实验

    【分类号】R725.9

    皮肤点刺实验(skin prichtest,SAT)是一种较简便而又有较高特异性的实验,它有助于了解过敏性患者的过敏原、机体的敏感状态。此实验操作简单、快速、反应明显,可同时测定数十种变应原,0.5h内可完成操作,在变应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上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
------
     [摘要]目的 控讨本市小儿变应性疾病变应原特点,为变应性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复旦大学医学院研制的变应原试液,吸入组变应原有粉尘螨、蟑螂、艾蒿花粉、棉絮、香烟、蚕丝、狗毛、猫毛、羽毛、酵母菌;食入组变应原有海蟹、海虾、鸡肉、鸡蛋清、牛肉、牛奶、带鱼、章鱼、花生、香蕉、草莓、芒果、大豆等共23种。点刺部位选择双手前臂屈侧皮肤,采用生理盐水点刺作阴性对照,以10mg/ml二盐酸组胺皮肤点刺作阳性对照。结果 皮肤点刺阳性347/396例(87.7%),其中小儿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8.7%、60%、45%。347例阳性患者中,对一种变应原阳性83例,对2种变应原阳性112例,对3种或3种以下变应原阳性152例。粉尘螨阳性率最高为62%,艾蒿花粉为43.7%,蟑螂37.4%,海蟹29.3%,海虾21.9%。两组SPT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市小儿变应性疾病对多种变应原有阳性反应,以粉尘螨、艾蒿花粉、蟑螂、海蟹、海虾等多见,阳性反应率随年龄增长有增多趋势,进入学龄前小儿变应性反应比较强烈,学龄期后逐渐下降,且男性多于女性,避免或清除变应原的接触,对小儿变应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儿变应性疾病;变应原;皮肤点刺实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