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34期
编号:11799015
局部麻醉药的临床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6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4期
     【摘要】 随着麻醉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局部麻醉的理论、方法和临床实践均取得了长远的发展,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临床常用局麻药、不良反应以及新剂型的研制。不断对局部麻醉药的深入探讨必将推动局部麻醉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局部麻醉药;临床;新剂型;不良反应

    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用药物暂时阻断局部的痛觉传导,使之达到无痛状态。局部麻醉的特点是: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术者可以独立操作,术前不需要特殊准备,术后不需要特殊护理,病员保持清醒安全性大,但是局部麻醉不适用于不合作的患者,以及局部有炎性反应的部位。局部麻醉的方法主要有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以及阻滞麻醉。

    1 常用局麻药[1]

    局部麻醉药物具有阻滞神经冲动传导的作用,产生完全的麻醉效果,对注射部位的神经或者其他组织无损害等特点。按照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国内现在常用的酯类局麻药物有:普鲁卡因和地卡因等。酰胺类局麻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下面就这几种局部麻醉药物作简单介绍。

    1.1 普鲁卡因 普鲁卡因在碱性时不稳定,易分解而失效,麻醉效果确切,价格低廉,毒性和不良反应小,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一种局麻药。因本品通透性和弥散性差, 不易被黏膜

    吸收故不适用于表面麻醉。但是其麻醉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偶尔可产生过敏反应,现在临床上有被利多卡因所代替的趋势。

    1.2 地卡因 地卡因穿透力强,主要用于表面麻醉,但是其毒性大,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

    1.3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