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798616
急诊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6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0期
     【摘要】 通过分析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对策,包括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情感沟通、积极对患者实施救治、增加对患者的理解劝导、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等。从而使心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护理质量和抢救的成功率得以大大提高。

    【关键词】急诊;心理状况;心理护理

    自2002年以来,我院急诊科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对疾病的抢救治疗,而忽视了心理、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的工作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把抢救生命和心理护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抢救的成功率,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焦虑、恐惧 这是急诊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急诊患者发病突然,使患者身心处于应激状态,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恐惧。躯体的病痛,医院环境的陌生,疾病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对治疗、预后一知半解而又迫切想了解的心理;周围重患者的不良刺激;以及呼吸机、监护仪等各种仪器的噪声,更加重了患者的恐惧感。患者往往表现为焦虑不安,反复询问病情,过分依赖家属,甚至失去自制能力。他们担心生命的危险,害怕治疗的痛苦以及担心疾病的预后给家庭事业带来的影响,甚至害怕瘫痪,害怕死亡。

    1.2 急躁不安 由于创伤、失血、疼痛、胸闷等不良刺激,给躯体造成巨大的痛苦。因此,患者一到医院,一见到医护人员,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求医护人员马上为他救治,马上解除其疼痛及不适。而对医护人员为他作的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都表现出不耐烦,甚至产生迁怒心理,把怒气发泄到护士身上,如责怪护士动作太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