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27464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诱因分析及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诱因分析及护理

     【摘要】 目的 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方法 对434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生献血反应55例,占12.67%,其中轻度占9.67%、中度占2.30%、重度占0.07%。枸橼酸钠中毒发生献血反应21例,占4.79%;精神因素发生献血反应10例,占2.40%;身体因素发生献血反应19例,占4.42%;环境因素发生献血反应8例,占1.73%。PLT<170×109/L,体质量50~55 kg的献血者、初次捐献血者和空腹、疲劳、睡眠不足的献血者易发生献血反应。结论 选择体质量>55 kg,血小板计数高,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做好献血者健康教育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是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献血反应;献血者;诱因分析;护理

    随着献血队伍的扩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不断增加。单采成分血以其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1]。但与采全血相比,机采成分血为循环采集,费时较长,容易发生一些献血反应。笔者就本血站trim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一些献血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捐献者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PLT≥150×109/L,献血间隔时间>1个月。5 d内未服用过阿司匹林类药物。年龄18~52周岁,观察434例。

    1.2 方法 采用金宝有限公司生产的trima血细胞分离机和配套一次性耗材,血液保养液为广州华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ACD-B血液保存液(每1000 ml内含枸橼酸8.0 g枸橼酸钠22.0 g,葡萄糖24.5 g)。献血者随机选择机器采集。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血小板采集。献血不良反应包括轻度反应:仅有口周麻木,面色苍白;中度反应:除轻度反应症状外,还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重度反应:除轻、中度反应部分症状外,出现神志模糊、意识障碍、抽搐、心音低钝、血压下降、脉细速等。

    1.3 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心跳加快,眩晕或连续呵欠等现象。中度:除轻度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血压下降等。重度:除轻、中度症状外,还可出现意识模糊,晕厥,惊厥,心律不齐等症状[2]。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献血反应情况 434人机采血小板者发生献血反应55例,占12.67%。其中轻度占9.67%、中度占2.30%、重度占0.07%。枸橼酸钠中毒发生献血反应21例,占4.79%;精神因素发生献血反应10例,占2.40%;身体因素发生献血反应19例,占4.42%;环境因素发生献血反应8例,占1.73%,各种诱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反应情况见表1。PLT(150~160)×109/L,体质量50~55 kg的22例献血者由于血小板计数偏低,采集时间相对较长,全血处理量增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低钙性献血反应。初次捐献血小板的10例献血者因对血小板捐献知识缺乏了解,心情紧张,19例献血者因空腹、疲劳、睡眠不足等原因发生了轻微的献血反应。PLT>170×109/L,体质量60 kg以上的献血者由于循环血量多,血小板计数相对较高,发生低钙反应的几率极小。见表2。

    3 讨论

    3.1 献血不良反应的可能诱因分析 ①枸橼酸钠中毒: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全血与抗凝剂比例一般为(9~11)∶1,整个采集过程ACD-A抗凝剂需约250~300 ml。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抗凝剂,再加上离体血液(在机采管道内),可能使血液温度降低(低温可使机体对枸橼酸钠代谢降低)。当机体来不及代偿,血浆内枸橼酸钠高出危险水平,可使血清结合钙上升,游离钙下降,易出现枸橼酸钠中毒症状[3];②精神因素:是发生机采献血不良反应的另一重要因素,多见于初次参加机采献血者,因情绪过度紧张、机器频繁报警、采集时间过长、心理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发不良反应。体质因素,如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劳累疲倦时,献血者机体处于应急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发生反应。穿刺时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强烈疼痛,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随之血流缓慢,继而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反应。此外,气温过高或过低以及医护人员态度欠佳,语言生硬等也是诱发机采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③身体因素:献血者体质量较轻;献血前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血管条件不好造成血流缓慢,机器反复报警,采集时间过长,献血者产生焦虑、急躁情绪等;④环境因素:主要为不适宜的温度、湿度。如冬天气温过低,捐献者血管收缩,影响血液流速,导致针头容易堵塞或由于全血流速过低造成机器反复报警;夏天气温过高,捐献者出汗多,导致血液浓缩[4]。机器运行过程中出现血浆流速过低而影响采集效率。

    3.2 不良反应的预防 机采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在于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做好机采献血前的宣教工作。参加机采成分血的献血者大都是献血积极分子,但由于对血细胞分离机性能不了解,对看似复杂的管道可能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医务人员应用鼓励性语言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解释工作,给献血者以心理安慰,教会他们放松的技巧,或播放轻松的音乐、电视电影节目等以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献血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同时与献血者交谈,了解其基本情况,特别是针对初次机采献血者,有必要向其解释机采的全流程、机采原理等。此外,采血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穿刺应准确、操作轻柔,尽量一针见血,减轻因反复穿刺而造成或增加机采献血者的紧张害怕心理,使献血者对机采顺利进行有信心和安全感。

    3.3 护理措施 针对献血反应出现的诱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捐献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3.3.1 严格筛选 筛选献血者时严格按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体检标准进行,选择体质量大于55kg及双臂静脉条件较好的献血者,采集前PLT≥150×109/L,HCT≥38%,认真询问其饮食、睡眠等情况,避免空腹或睡眠不佳等情况下采集。

    3.3.2 营造良好的捐血环境 机采室应光线充足,保持适宜的温度(18℃~22℃)和湿度(55%~65%)。尤其是冬天注意保暖,采集前给予可口的点心;夏天注意采集前给予补充适当的饮料。工作人员注意动作轻巧和语言温和。另可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使捐献者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以保证机采血小板的顺利完成。

    3.3.3 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技术操作水平 血小板捐献者由于每次采集所需时间较长,2次捐献间隔时间较短,与工作人员接触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语言、操作技术、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捐献者的心理变化。因此,要不断提高业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操作时选择粗大、饱满、弹性好的血管,尽量一次穿刺成功,以减少疼痛,缩短采集时间;提高对机器的操作水平,对常见的故障报警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理,针对不同的个体分析其心理状况,主动和捐献者交谈,注意采集过程中献血者的反应,注重献血后注意事项的交代,规范岗位责任。, 百拇医药(谭 虹)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