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6期
编号:11989533
MRI与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和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和CT诊断。结果 13例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8例,小肠5例,其中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2例;瘤体位于消化道腔外8例,腔内外混合生长3例,腔内2例。MRI和CT表现为肿块密度及信号多不均匀,可有包膜、囊变、坏死、出血、转移灶等。结论 胃肠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二者结合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提示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实质上由未分化或多潜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属于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1]。随着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这类肿瘤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对20052009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GIST的MRI及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以提高影像学检查对该肿瘤的诊断作用和加深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27~72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