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6762
糖尿病患者治后抑郁的护理干预及效果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杨杰
第1页

    参见附件(2848KB,2页)。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治疗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护理护理干预及效果,为临床开展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抑郁症患者64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从治疗后就开始采用人际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四方面人际问题分布状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不同时点间EPDS分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与第8周EPDS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第2周与第8周与治疗后第3月两组间EPDS分值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际心理护理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EPDS分值分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抑郁;人际心理护理;EPDS分值

    

    糖尿病是全球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急剧增高。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后常会有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1]。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人际心理干预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开展糖尿病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治后抑郁症患者64人。其中干预组32例糖尿病患者年龄(28.5±4.5)岁,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年龄(28.6±4.5)岁,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第一阶段 首先要控制感染、去除坏死组织,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比如口服六味通脉胶囊和还生系列草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便于腐去新生。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1.2.2 中间阶段 确定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时的人际问题的种类,针对不同的人际问题,应用多种人际心理干预技巧进行干预[2]。首先是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结构合理、摄入有规律,保证营养全面。其次是实施糖尿病护理临床路径,每天根据路径内容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及健康指导。

    1.2.3 终止阶段 通过权威性劝说和解释干预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患者改变错误的认识。可采用放松疗法,即采用暗示和鼓励的方法,通过自身意识的调整,放松全身的骨骼、肌肉和腺体活动。

    1.3 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用SPSS 15.0程序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人际问题调查分析 我们对两组糖尿病患者悲伤、角色改变、角色冲突、关系缺乏等四方面的人际问题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四方面人际问题分布状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角色转变和角色冲突,占了80%以上的比例。

    2.2 干预效果 干预组治疗后不同时点间EPDS分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第2周与第8周与治疗后第3月两组间EPDS分值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国14 省市30 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0.67%。同时在我国老年社会中,抑郁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患上抑郁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倍。此外,重度抑郁症还会引起悲观和绝望,甚至出现自残和自杀行为。

    人际心理护理理论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人际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人际心理护理,就是要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比如要主动与糖尿病患者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与感受,给予鼓励,帮助其获得糖尿病治疗的知识和技巧,激发她们积极的心理反应。本研究从治疗后就开始对32例治疗后抑郁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人际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后不同时点间EPDS分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与第8周EPDS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4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