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0997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逄锦晶 郑敏 种瑞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患者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5例,用丹红+克林澳静脉滴注。对照组80例,仅用克林澳治疗静脉滴注,两组均为1次/d,连续使用14 d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根据NIHSS评分和血液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来评定。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关键词】 脑梗死;丹红注射液; 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除急性期溶栓治疗效果疗效确切,其他药物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仍需临床验证。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脑梗死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D-二聚体(D-D)是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lt-ADP)是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指标。我们应用丹红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血液D-D及Plt-ADP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本组165例均经头颅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1],同时符合下列标准:① 发病在6 h以上,72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②年龄45~78岁;③ 排除颅内出血;④瘫痪的肌力≤IV级;⑤意识清醒。

    1.2 分组与治疗方法 165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85例,应用丹红+克林澳治疗。对照组80例,应用克林澳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病情严重程度及NIHSS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