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149447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哮喘伴鼻炎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王秀梅
第1页

    参见附件(254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哮喘与鼻炎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和鼻喷剂,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1、3、6个月复诊,询问治疗后患者自上次随访以来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无症状天数,PEF,并检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变应性鼻炎急性发作次数及无症状天数。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无症状天数,PEF,鼻炎急性发作次数,无症状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6月份治疗组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可改善哮喘症状,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可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病状,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改善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上、下呼吸道疾病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关键词】 丙酸氟替卡松;哮喘;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两者现认为两者是同一性质的呼吸道疾病。从解剖生理看,上、下呼吸道是个统一体,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上呼吸道含有较多的腺体,而下呼吸道具有支气管平滑肌。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危险因素[1]。本研究是比较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和鼻喷剂对哮喘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耳鼻喉科及呼吸科收治的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病程3个月至6个月,年龄13~52岁,平均年龄28.7岁;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病程3个月至1年,年龄14~49岁,平均年龄29.6岁。将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分为轻、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所有患者均符合变应性鼻炎[2]和哮喘的诊断标准[3]。

    1.2 用药方法 用药前所有患者均停用激素治疗两周。治疗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和鼻喷剂。观察期间丙酸氟替卡松用量:轻度哮喘100 μg,bid,中度哮喘300 μg,bid;变应性鼻炎患者轻度50 μg每个鼻孔,中度100 μg每个鼻孔,早晚各一次。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200~800 μg,2~3次/d。观察期间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询问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自上次随访以来哮喘症状控制情况、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无症状天数,PEF,并检查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变应性鼻炎急性发作次数及无症状天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公认治疗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首选方法是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它可显著改善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4]。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两者均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炎症,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而哮喘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

    鼻与气管从解剖生理上的关系十分密切。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常同时存在,两者常具有同样的病因。有人提出很好控制过敏性鼻炎就会很好控制哮喘,同时指出如没有控制住上气道疾病,则哮喘也不能得到很好控制。因此要治好下气道疾病,先制好上气道疾病。

    本文就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哮喘伴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无症状天数、PEF、变应性鼻炎发作次数及无症状天数均较对照组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3、6月外周血中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同为呼吸道变应性炎性反应疾病,对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兼顾上下呼吸道同治优于单一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重庆),Chin J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January, 2011,46,No.1.

    [2] 第二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4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