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149494
急性胰腺炎Ranson标准分级与心脏损伤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胡绍育 林小兰 廖志新
第1页

    参见附件(4147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Ranson分级与心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6~2011年收住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按照Ranson评分标准将其分为1级组、2级组及3级组,对比分析每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以明确患者的心脏损伤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有51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率53.1%,其中1级组49例,异常心电图12例(占24.4%),2级组26例,异常心电图21(占73.1%),3级组21例,异常心电图20例(占95.2%)。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及心律失常。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常有心电图的异常,随着急性胰腺炎Ranson分级的增加,心电图异常率增高。心电图监测对判断病情和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Ranson标准;心电图;心脏损伤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尤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凶险,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因此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直接与预后正相关。目前Ranson标准至今仍然是最广泛采用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综合评分系统,对判断患者预后有指导意义。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死因是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临床上对肺、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监测具用重要意义。 急性胰腺炎(AP)伴有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较高,国内文献报道达53.9%[1]。本研究就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类型与Ranson评分标准的不同分级进行对比研究与分析,为疾病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2011年我院消化科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2004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了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肾功不全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其中男57例,女39例,平均年龄39.6岁(20~69岁),其中胆源性55例,酒精性24例,高三酰甘油性8例,其他9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人院时均记录心电图和血清生化及胰酶等检测。心电图记录仪为日本光电9130K,由同一个心电图医师分析。根据Ranson分级标准[3]。将96例患者分别分为1级组、2级组及3级组。统计每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率并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两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Ranson分级组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具体表现 63例患者中有46例入院时心电图发生异常改变,见表1。其中ST段和(或)T波改变出现率最高,占19.1%,依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占14.9%,室性期前收缩,占5.3%,有13例患者出现2种或2种以上心电图异常。

    2.2 不同Ranson分级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率比较 从1级组到3级组,心电图出现异常率逐渐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心电图异常和预后,见表3。

    本报道96例AP患者入院后均按急性胰腺炎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支持治疗、补液、镇痛、治疗并发症等。坏死胰腺组织继发感染者在严密观察下考虑外科手术。心律失常的治疗,找出诱因,并予以消除。如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抗心律失常一般常选用胺碘酮。2例坏死胰腺组织继发感染者转外科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45例ECG正常组治愈45例,治愈率100%,51例ECG异常组治愈47例,死亡4例,治愈率92.16%,病死率7.84%。ECG异常组治愈率明显低于ECG正常组,病死率明显高于ECG正常组(P<0.05). 4例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均为3级组AP患者,均为出现2种异常心电图,死亡原因休克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

    3 讨沦

    根据本研究结果,急性胰腺炎时心电图改变以ST,T和(或)T波改变最常见,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传导阻滞等。本文结果提示,急性胰腺炎时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为53.1%,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AP患者ECG改变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4,6]:①严重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紊乱极易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继而发生ECG改变。②胰腺释放的心肌抑制因子入血直接抑制心肌。③胰腺脓肿及坏死的毒性物质直接对心肌的毒性作用。④剧烈疼痛和胰蛋白酶的渗出均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从而使心绞痛加重,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或者在原有ECG改变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异常表现。⑤一过性Q波和ST段抬高可能是由于渗入间质的活性胰蛋白酶、内毒素以及激活的心肌磷脂酶A及血液中其他细胞因子直接损害心脏,使ECG产生暂时性改变。⑥炎症性胰腺释出脂肪酶或磷脂酶造成心肌细胞的亚致死性损害,局部受损细胞一过性细胞内K+逸出,导致区域性高血钾状态,从而使心率减慢、心律紊乱,如室性期前收缩、心室颤动以致心脏骤停。⑦机体应激状态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诱发心脏传导系统兴奋,从而发生心律紊乱,甚至心室颤动。⑧MAP时由于禁食等原因造成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低血镁,易于发生ECG改变。

    本组资料证实.AP患者的预后不仅与其本身的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ECG改变有密切关系。随着急性胰腺炎Ranson分级的增加,异常ECG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ECG异常组治愈率明显低于ECG正常组,提示ECG异常可作为判断AP患者预后的一项较可靠的指标,对有明显ECG异常的AP患者应行ECG监护,为早期防治心脏损害提供依据,为判断病情和疗效提供信息。

    参 考 文 献

    [1] 吴梅丽,李根武.256例急性胰腺炎的心电图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47KB,3页)